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通过B超监测对置器距离进行干预,以提高置器质量,较好地发挥宫内节育器(IUD)避孕效果。方法对402例健康育龄妇女放置IUD前先以B超测量宫底厚度,置器后实时扫描IUD宫内定位,从子宫纵切图像上测量IUD上缘至宫底外缘距离,若其距离超过设定标准则重置于设定范围。定期随访其避孕效果。结果本组402例在B超监测下置器仍有3.48%(14/402)需重置,置器后退出时有回带感2.99%(12/402)。3例因严重前倾屈干预失败置器0.75%(3/402)。第24个月继续存放率为92.23%,带器妊娠率、脱落率、因症取出率和总停用率(分别为0.30%、1.50%、6.60%和9.70%)。结论B超监测有助于提高置器质量,从而较好地发挥IUD的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孕龄为9~12周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1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6)和对照组(n=62)两组。观察组口服米非司酮200 m g,服后2 h禁食,在12~24 h内施行钳刮术,术前用氯诺昔康8 m g加注射用水肌注;对照组不用上述2种药物,行常规钳刮术。结果:两组镇痛与出血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均比术前上升(P<0.05或0.01),但以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副反应:观察组76例中发生下腹坠胀感16例(21.1%),对照组62例中有30例(48.4%),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后发热,观察组0例,对照组有2例。结论:氯诺昔康与米非司酮联合应用于钳刮术疗效好,安全,孕妇易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立止血应用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60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止血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的年龄、停经天数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显著性。立止血组在负压吸引术前30m in静脉推注立止血1ku,对照组在负压吸引术前30m in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 mL,均于1m in内推注完毕。观察两组妇女术中、术后30m in出血量及副反应。结果:两组妇女术中和术后出血量相比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两组的副反应出现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立止血用于早孕妇女的人工负压流产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量,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