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2.
患者男,42岁,因畏寒、发热40天于1991年12月24日入院。入院前40天始出现发热,热型不规则,以午后为甚。体温最高达40℃,伴畏寒、乏力、纳差。院外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灭滴灵等无效,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发病前后无疖肿及皮肤化脓感染史。体查:T39.5℃,R20次,P100次,BP12/9kPa,神清,急性重病容,皮肤巩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双颌下淋巴结稍肿大,轻压痛,咽无充  相似文献   
3.
观察消炎痛与IFN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有传染性指标的慢性乙型肝患者46例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消炎痛+IFN)23例,开始每天肌注rIFNαb300万U,10d后改为隔日肌注300万U,同时加用消炎痛肠溶片25mgtid和一般保肝药物,疗程3个月;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维肝冲剂治疗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 :97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 (急性 5 5例 ,慢性 42例 )患者接受维肝冲剂治疗(维肝组 ) ,每次 1小袋 (含 1 0 g) ,每日 3次 ,疗程 8周 ,同时加用一般护肝药物 ;另选 49例急性肝炎作对照 (给予清肝利胆口服液和一般护肝治疗 )。结果 :维肝组对改善肝炎症状和体征 (包括乏力、纳差、口苦、恶心呕吐、肝大等 )以及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胆红素有明显效果 ,其疗效优于对照组 ( P<0 .0 0 1~ 0 .0 5 ) ,但对乙肝病毒标记物的转阴无明显效果 (两组比较 P>0 .0 5 )。两组在服药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副作用。结论 :维肝冲剂是治疗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中药制剂 ,可改善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HBeAg阳性者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而HBeAg(-)抗HBe(+)者较多表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肝硬化、慢重肝或肝癌。抗-HBe(+)者的病情和预后较HBeAg(+)者严重(P<0.001)。抗-HBe(+)者可能为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区突变株感染所致。分析CHB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以及其它HBV标记物的特点,对估计其所感染的HBV类型、肝病轻重和预后好坏,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55例慢性肝炎、35例肝硬化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结果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中IL-6、TGF-β及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且随着肝病病情的加重,上述细胞因子的水平递增,三项指标均以肝硬化患者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因子存在分泌调节紊乱,其水平的变化与慢性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e抗原抗体系统与病情和预后的关系。114例中慢性迁延性肝炎(CPH)43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32例,肝炎后肝硬化21例,慢性重型肝炎10例,肝细胞癌8例,所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