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乌兰布和沙区位于巴彦淖尔市西部,总面积506万亩,流沙约占沙区总面积的40%,年降水量62~201毫米,年蒸发量2380~3005毫米,是极干旱地区。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28~70天,平均风速每秒3米,最大风速每秒可达18米,风沙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近几年来,巴彦淖尔市在乌兰布和沙区应用了先进的治沙技术,将造林时间从过去的4月份延长到5月中下旬,从过去的一  相似文献   
2.
一腺胃炎发病特点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以季节更替时发病率高,全国各地都有该病发生的报道,在我国北方地区表现更为明显。该病普遍存在。可发生于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家禽。发病日龄不定。最早在3日龄的雏鸡中就可以表现,在16周的种鸡也时有报道。但发病日龄多集中在10—60日龄。  相似文献   
3.
蛋鸡产蛋率达90%以上称为产蛋高峰期。产蛋高峰期持续时间的长短,与全期产蛋量有密切关系。冬季是蛋鸡最难饲养的季节,病多而复杂,由于外界温度低,造成鸡舍内环境温度难以控制。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说,是个很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然资源丰饶,农耕文明深远,是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农产品是居民日常饮食结构中的重要种类,研究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对于保证食品安全、改善地理标志农产品供应链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类齐全、数量众多,针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以及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的正外部效应问题,建立了行业协会的规范经营程度与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者质量安全投入程度的演化博弈分析模型,并进行求解分析.最后根据模型分析得到演化稳定策略,从促进地理标志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的角度出发,引入政府监督机制,建议行业协会加强监管,强化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惩罚力度,强化正向效益给企业带来的效应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牦牛脂蛋白脂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其突变位点,评估基因突变对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影响,丰富牦牛乳质性状分子遗传数据。【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甘南牦牛LPL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检测LPL基因在青海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西藏牦牛及野血牦牛5个群体中的突变,应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基因突变与甘南牦牛乳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甘南牦牛LPL基因在皮下脂肪和心脏中高表达,在背最长肌、乳腺、肝脏、脾脏、肾脏、大肠、小肠、皱胃、瘤胃中低表达,在肺脏中表达量最低。在5个牦牛群体LPL基因的exon 3区,exon 6区和exon 7区均未检测到多态性,在intron 2区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M和N 2种等位基因,其中M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7.11%~83.21%);在exon 4-intron 4区也检测到2处单碱基突变,形成A和B 2种等位基因,其中等位基因A为西藏牦牛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63.95%),其他4类群牦牛中B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59.75%~69.71%)。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在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为中低度多态。关联分析表明,甘南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基因型MM个体、exon 4-intron 4区基因型AB个体和两区域单倍型组合H1H2(M-A/M-B)的乳脂率、乳蛋白率及总固体物质含量均高于其他个体,且乳脂率显著高于其他个体(P0.05)。【结论】5个类群牦牛LPL基因intron 2区和exon4-intron 4区各存在2处单碱基突变,且显著影响了甘南牦牛的乳脂率,可作为牦牛乳脂性状潜在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