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7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廉江县蚕种场自1981年建成投产后,到1991年春繁病毒率都很低,大多数是万分之几,最高的1986年春繁只有0.8%。1991年夏蚕种大缺,当时廉江县据不完全统计,调用了4省(区)10多个种场的蚕种。这些蚕种毒情不详,原蚕户也养了。到了秋养原种前的准备,全场当时工作运筹安排不当,投入原蚕区消毒的人力物力严重不足,消毒不彻底,导致秋制种微粒子病大暴发。当年秋制蚕种67594张,镜检蛾16851盒,有毒562盒,淘汰蚕种3960张,毒率为5.86%。1992年春繁,病毒迅速蔓延,制种53324张,镜检蛾  相似文献   
2.
粤糖04-252是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以粤糖94-128为母本、cp72-1210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的优良甘蔗新品种,该品种早熟、中至中大茎、糖分高、丰产稳产;分蘖力强、宿根性好、抗病性能好、抗逆性较强,农艺性状佳.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粤糖04-252公顷产蔗95.160 t,比CK1、CK2和CK3分别增产20.9%、22.6%和1.5%,与CK1和CK2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产糖14.670t/hm2,比CK1、CK2和CK3分别增产26.4%、25.2%和4.5%,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粤糖04-252甘蔗蔗糖分含量在11月至次年1月平均达15.44%,比CK1、CK2和CK3分别提高0.67%、0.35%和0.43%,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粤糖04-252主要农艺性状、蔗茎产量、含糖量、蔗糖分、抗逆性均优于对照种CK1、CK2和CK3,已在粤、桂、滇等主要蔗区繁殖试种.  相似文献   
3.
桑园施用微量元素对制种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气温高、雨水足,桑树生长量大,产出量大,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量亦比较大,而蚕农大多注重氮、磷、钾三大元素肥的施用。在少施有机肥和不施微量元素肥(简称微肥,下同)的情况下,土壤易缺乏某些营养素,影响桑叶质量和产量,导致原蚕及种茧质量下降,蚕种的质量和单位产量亦会随之下降。桑园增施微肥,增加微量元素的供给,可提高叶质和产量,提高种质和50kg种茧制种量。  相似文献   
4.
廉江蚕种场地处广东雷州半岛,属海洋性气候,养蚕季节(每年的3~11月)基本上是处于高温多湿、日夜温差小的天气(每年的4~9月)环境。这种天气不利于桑树营养物质的积累和蚕儿体质的提高。再加上我地长期形成的桑树栽植过密、养蚕批次过密、上簇过密等不良生产习惯,在这些客观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场的种茧制种水平一直都比较低。自2003年以来,我场针对影响50kg种茧制种水平的一系列因素,积极研究对策,在生产上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我场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措施叙述如下,仅供遇到类似问题的蚕种同行们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5.
原蚕桑园管理是蚕种生产的基础工作,目的是提供优质高产无毒桑叶,是以提高叶质为主,产量为辅、相互兼顾为原则的.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一些比较适宜本地气候条件、耕作、饲养习惯等的管理措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控制桑蚕微粒子病发生,降低毒率一直以来都是蚕种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关系到蚕种场的存亡,也关系到某一地区蚕业生产的安全和发展,因此,各蚕种场都下足了功夫,千方百计降低微料子病发生率,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微粒子感染与发生的环节多、路径长、面积广,结果还是经常不尽人意,毒率居高的现象时有发生,给蚕种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发生,降低毒率意义非常大。  相似文献   
7.
陈康武 《广东蚕业》2004,38(4):12-14
廉江市蚕种场始建于1980年,二十几年来经历了蚕种市场的几起几落,1981年投产至2003年共生产蚕种106.02万张,年产蚕种最高是2001年的11.7万张,最低的是1988年的0.8万张,历年平均年产约4.6万张。我场有职工33人,1988年人均年产蚕种仅约0.14万张,  相似文献   
8.
经三年共八次试验,使用速扑杀(25%、40%)乳油剂,其兑水1500倍、2000倍及其混合机油乳剂防治桑树介壳虫效果最好,喷药后15天可采叶饲蚕,对家蚕无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