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3篇
园艺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以广西钟山县贡柑果园的土壤为试材,从贡柑果园土壤中筛选出可以将难溶性或不溶性磷转化成可溶性磷的高效解磷菌;通过无机磷平板初筛和钼锑抗比色法复筛,经过6次传代获得一株高效解无机磷且遗传稳定的菌株W3;根据菌落形态特征、18S rDNA同源性分析,NCBI数据库对比分析等研究,初步鉴定为黄丝曲霉属(Talaromyces),并对菌株W3的解无机磷效果展开探究试验。结果表明:解磷菌W3解无机磷的最佳条件分别为接种量7%、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20 r·min~(-1)、培养时间7 d的条件下解无机磷效果最佳,最高可达到148.57 mg·L~(-1)。  相似文献   
2.
在贺州地区2011年秋冬季节自然环境条件下,对8种秀珍菇菌株进行栽培选优试验,从中选出适宜贺州地区推广栽培的优良菌株。试验结果表明,秀珍菇0抗杂菌能力强,菌丝生长速度快,栽培的第33天现蕾,6d~7d转潮;生长周期最短,64d内产3潮菇;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分别为343.5g和85.9%,是8种秀珍菇中是最有栽培前景的菌株,其次是秀珍菇845和秀珍菇3,袋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336.9g、329.1g和84.2%、82.3%。  相似文献   
3.
连作棉田病虫害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5团2连是一个植棉老连队,大部分棉田连作年限达15年之久,个别棉田棉花连作年限超过2年。棉花连作时间长,棉田土壤中营养元素单一,土壤中残膜积留多,病虫基数大,草根多,造成生产中棉花病虫草害防治难度增大,化学防治成本高。经几年探索,总结出连作棉田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有机种植中施肥引发的重金属累积风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有机种植条件下,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大棚栽培中不同有机肥投入量对作物、土壤中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京郊蔬菜有机种植中施用有机肥可造成番茄果实中镉、铬、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黄瓜果实中汞含量超标,土壤中重金属累积效应明显,存在着较大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有机肥的安全施用标准亟需确立。  相似文献   
5.
混合酶提法提取铁皮石斛中石斛多糖的优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皮石斛为试材,采用纤维素酶与果胶酶的等量混合提取法,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实验,研究了pH值、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因素对石斛多糖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铁皮石斛多糖提取最佳工艺为pH 6.5、1%浓度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1∶1等量混合、50℃下提取135min,在此条件下石斛多糖提取率为41.33%;说明该工艺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6.
为把贺州学院"中田大山楂"绿色产业链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促进该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从一系列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中田大山楂"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标准,解决了该品种在广西地区地理及气候条件下栽培和推广种植中遇到的难题,并制定了规范的高效栽培关键技术。此关键技术重点阐述了以专用的整型和冬剪技术为保花保果的物质基础和准备,进而详细规定了配套防治病害的专用技术,特别针对最新出现的生理病害技术上有较大的突破,可作为广西地区栽培大果山楂的技术标准,也可为其它地区栽培山楂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番茄为试材,通过以灌溉量为主因素、施肥量为副因素的裂区设计,在北京郊区的日光温室中进行田间试验,为了解在有机种植模式中不同水和有机肥耦合条件下番茄产量及其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当地习惯的水肥管理相比,减半量有机肥投入在产量上无显著下降,同时可增加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含量以及相同面积内番茄红素总量;与在施肥量相同的条件下,减量灌溉对增加番茄红素含量无显著影响,效果没有减量施肥效果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京郊有机番茄的种植中,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前提下开展节本增效仍有很大空间。  相似文献   
8.
有机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由于有机农业禁止使用化肥、化学农药、生长调节剂(素)等物质,作物的产量受到质疑,是有机农业生产和研究中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通过文献查阅,对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认为,有机农业模式形成后,作物产量并不低于常规农业。在长期的有机种植中,有机农业的产量要优于常规农业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土壤大型动物在喀斯特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指示作用,为了解喀斯特生态恢复的土壤学过程机制和构建生态恢复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选择系列种植年限(2、4、8和12年)人工林样地,分别编号为F-2a(2年龄人工林)、F-4a(4年龄人工林)、F-8a(8年龄人工林)和F-12a(12年龄人工林),并以石漠化自然生长样地为对照(CK),调查分析土壤表层(0~10 cm)大型动物群落对人工林生态恢复的响应特征及其与土壤基本肥力的关系.[结果]孔隙度、湿度、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和微生物碳含量等土壤基本肥力指标均随喀斯特生态恢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或升高,其年均恢复速率分别为1.18%、0.63%、0.48 g/kg、33.92 mg/kg、0.05 g/kg、2.77 mg/kg和62.08 mg/kg.从5个样地中共捕获土壤大型动物7621只,鉴定为13个类群,其中优势类群为腹足纲、膜翅目和鞘翅目.除鞘翅目和半翅目外,其余各类群特别是稀有类群的鳞翅目、地蜈蚣科和双翅目数量整体上随生态恢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人工林生态恢复样地的土壤大型动物类群数(12~13种)、丰富度指数(SR, 1.51~1.63)、Shannon-Wiener指数(H′,1.91~2.02)和均匀度指数(J′,0.77~0.81)均显著高于CK样地(P<0.05,下同).喀斯特生态恢复后土壤大型动物的总数显著增加,且与土壤主要肥力指标呈显著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冗余分析结果也表明,鳞翅目、膜翅目、腹足纲、蚁科、直翅目和蜘蛛目等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土壤孔隙度和微生物碳含量等肥力指标关系密切.[结论]喀斯特生态恢复下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基本肥力的恢复具有一定协同作用,也表明土壤大型动物群落指标对喀斯特地区土壤生态系统恢复效果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