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9篇
  2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中高海拔地区水稻播种面积占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的50%左右,常受秋风低温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减产。研究不同熟期杂交水稻组合在申高海拔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和安全齐穗期,作好杂交水稻组合的合理布局种植,以指导大面积生产,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通过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金优431、金优桂99,茂优601和汕优77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中熟组合金优431和金优桂99在4月6日播种产量表现最好,单产分别达到602.05kg/667m~2和580.72kg/667m~2,早熟组合茂优601和汕优77在4月16日~4月26日均能安全齐穗,但产量以4月16日播种表现最好,单产分别达到666.73kg/667m~2和622.66kg/667m~2。中高海拔地区种植中(迟)熟组合宜早播,在4月6日(清明)左右播种,既能保证在安全齐稳期内齐穗,又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早熟组合的播种期弹性较大,在4月6日至4月26日播种均能安全齐穗,但以4月中旬播种的产量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对具有雄性不育强恢复基因的新恢复材料进行测配、筛选中,不仅显示出通过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新恢复材料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发现并筛选出诸如“R418”“R426”等一批极具高产、早熟潜力,更适于组配适合高海拔低气温生态条件的早中熟杂交稻组合的重点恢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冈优缙恢1号”属中迟熟杂交稻高产新组合,自1995年引进以安顺为代表的黔中稻作区之后,经多年,多点展示,区试,示范,显示出其丰产性,适应性,抗性较好,适于海拔1300m以下,“汕优63”能安全,正常成熟区域作换代高产组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高产抗寒杂交稻新组合"金优554"的选育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优554系安顺市农科所用金23A作母本,自育恢复系安恢554作父本组配选育的高产、优质、适应性广、抗寒性强的中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在2001~2002年两年的贵州省杂稻迟熟A组区试中,平均较对照汕优63增产11.2%,在2002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较对照增产21.9%.株高101.4cm,有效穗18.0万左右/667m2,穗实粒数125.2粒,全生育期145.2~152.5d,抗寒性较强,中抗稻瘟病、纹枯病.经稻米品质分析,该组合是适宜食品加工型的优质专用型稻米.2003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适于贵州海拔400~1 300m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金优554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等栽培因素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金优554获得单产596.35kg/667m^2以上的优化方案。各栽培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施N量〉栽插密度〉施K量〉施P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水稻专用肥“撒可富”施用量和施肥方式对水稻经济性状与产量的效应,旨在确定其科学施肥方法,达到节省生产成本和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注重生育前期即移栽后30天内的足量供肥,生育后期即始穗期至齐穗期的适时叶面喷肥两大举措,对弥补黑糯分蘖弱与籽粒状况不佳的弱点,增加产量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耐冷性恢复系高海拔地区制种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孟权  张家洪  冯明友  张克龙 《种子》2005,24(1):78-80,82
试验利用耐冷性恢复系"安恢554"在海拔1 390 m地区开展制种摸索,获得123.0 kg/667 m2的制种产量,初步显示了利用耐冷性恢复系在高海拔地区制种的可行性.分析了父母本在高海拔地区的主要性状表现和制种成功的技术措施,以及提高产量的进一步设想,为高海拔地区实现杂交稻种子自产化探明了一些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9.
安粳698(原试验品系号96H-698)系安顺市农科所1993年用Huaciga Yu124作母本,安粳314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粳稻品种。该品种通过1996-1997两年品比、1998-1999两年省区试、1999-2000两年省生产试验,均比对照增产11.3%-41.5%。株高100-119cm,有效穗19.5-30.9万/667m^2,每穗实粒数108-125粒,全生育期160-166d,中抗稻瘟病、纹枯病;在包含9项指标的米质测定中,有2七指标达二级优质米标准,其余指标达一级优质米标准,2000年11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该品种适于贵州中部灿粳稻混栽稻作区和贵州省西部海拔1500m以下的粳稻稻作区栽种。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金优554产量与栽插密度及N、P、K施用量等栽培因素的数学模型,提出了金优554获得单产596.35 kg/667 m2以上的优化方案.各栽培因素对产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施N量>栽插密度>施K量>施P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