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为了对一例患犬腕部肿物进行诊断,通过病史调查、触诊、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DR)、血常规、生化指标等一系列检查后,临床上诊断为肿瘤,对肿瘤组织采样,经40g/L的甲醛固定后送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病理诊断实验室检查。眼观,该肿物呈结节状,表面不平整,外有包膜包裹,大小为4cm×3.7cm×2.1cm。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组织呈现两种形态(Antoni A型和Antoni B型),为神经鞘细胞的增生,未见核分裂象。Antoni A肿瘤细胞型以纺锤形细胞增生为主,排列紧密,可呈束状、波浪状、栅栏状排列。Antoni B型的肿瘤细胞较少,呈纺锤形,排列稀疏,间质发生黏液样变性。经病理组织学观察,确诊为神经鞘瘤,且为混合型。  相似文献   
2.
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是农业生态园建设的重要方面.笔者对保定市农业生态园的植物种类进行了调查统计,并对园内的植物配置方式、园林规划原则及产生的效益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生态园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CDV-N重组狂犬病病毒的毒力及对小鼠的免疫效果,将CDV-N重组狂犬病病毒于BSR细胞上扩毒培养、浓缩后测定其FFD50及LD50;将浓缩后的重组病毒液与复合佐剂按一定比例混匀,按不同免疫剂量、不同免疫方式分组免疫接种小鼠,利用ELISA试剂盒对狂犬病、犬瘟热的特异性抗体进行定性/定量检测。结果显示,重组病毒浓缩后的FFD50值为7.85logFFD50/0.1 mL,LD50值为7.67logLD50/0.03mL;免疫接种后第14天抗体阳性率达100%,小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G水平随着免疫剂量的递增而递增。试验结果可为CDV-N重组狂犬病病毒制备口服弱毒疫苗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4.
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探究了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RV)弱毒疫苗株能否刺激小鼠产生RV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了其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免疫剂量对小鼠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选取28只体重(20±3)g、35日龄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第1组为低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2组为中等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3组为高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4组为低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5组为中等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6组为高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7组为口服对照组:复合佐剂300μL+SRV9亲本毒株300μL,分别于0、7、14d进行免疫,采用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对各免疫组小鼠的血清IgG水平进行检测,免疫期结束后取各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RV抗体IgG;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速度较口服免疫快,但肌内注射免疫会导致小鼠发病死亡;600μL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100、300μL口服免疫组及亲本毒株SRV9对照组(P0.05),说明适当加大口服免疫剂量会使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增加,并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各口服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较为正常,未发生病变,表明基因重排RV疫苗株口服免疫副作用小、安全性较好。本试验结果为研制新型口服疫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疆畜牧业发展需求,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确立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该目标,在学科建设理念、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对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动物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物免疫学”课程教学中,初步探索了将德育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教学全过程当中浸润思想教育,力求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高校教育中的一体化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疫苗株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探究了基因重排狂犬病病毒(RV)弱毒疫苗株能否刺激小鼠产生RV抗体免疫球蛋白G(IgG),比较了其不同免疫方式、不同免疫剂量对小鼠抗体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估。选取28只体重(20±3)g、35日龄左右的昆明系小白鼠,随机分为7组:第1组为低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2组为中等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3组为高剂量口服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4组为低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50μL+病毒液50μL;第5组为中等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150μL+病毒液150μL;第6组为高剂量注射组:复合佐剂300μL+病毒液300μL;第7组为口服对照组:复合佐剂300μL+SRV9亲本毒株300μL,分别于0、7、14d进行免疫,采用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对各免疫组小鼠的血清IgG水平进行检测,免疫期结束后取各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制作病理组织切片对疫苗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免疫组均产生了RV抗体IgG;肌内注射免疫产生的抗体速度较口服免疫快,但肌内注射免疫会导致小鼠发病死亡;600μL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100、300μL口服免疫组及亲本毒株SRV9对照组(P<0.05),说明适当加大口服免疫剂量会使口服免疫组产生的抗体水平增加,并且不会引起不良反应。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各口服免疫组小鼠的肝脏、肾脏、肺脏、脑组织的形态结构较为正常,未发生病变,表明基因重排RV疫苗株口服免疫副作用小、安全性较好。本试验结果为研制新型口服疫苗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