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阎子盟  陈倩  张玉娟  潘利  黄顶  王堃 《草地学报》2016,24(1):178-183
为研究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补播不同品种豆科牧草早期建植情况,试验选择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黄花草木樨(Melilotus officinalis)、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箭筈豌豆(Vicia sativa)、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6种豆科牧草在河北坝上天然割草地进行补播,对补播牧草当年幼苗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出苗率及存活率最高,分别为60%和92%。紫花苜蓿、箭筈豌豆幼苗株高最高,分别为13.34和13.74cm;二者平均相对生长速率最大,分别为0.160cm·d-1和0.179cm·d-1;达乌里胡枝子出苗率和存活率最低,分别为6.67%和0%。天然割草地补播豆科牧草,其中紫花苜蓿和箭筈豌豆早期建植能力最强,其次是小叶锦鸡儿,达乌里胡枝子早期建植能力最差。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施肥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肥料种类及用量、施肥方法、施肥时期、植被结构、物种多样性、牧草营养成分和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对草地的施肥进行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3.
天然草地补播豆科牧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中国天然草地退化严重,草地补播是一项重要的草地改良措施。特别是在以禾本科草为主的天然草地上补播豆科牧草,能提高产草量,改善草地群落的营养成分,提高草地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然而此项措施并未有效地运用于实践,补播技术和草地群落稳定性都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论述了天然草地补播豆科牧草关于品种选择、补播方式、补播时间等补播技术问题,对补播豆科牧草后天然草地的产草量、牧草品质、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进行阐述分析,并从豆-禾牧草种间竞争和共存角度对补播后草地群落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天然草地补播豆科牧草时应选择适宜的补播技术,并以种间竞争和共存理论为指导来提高补播群落的稳定性,实现草地生态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潘利  张玉娟  阎子盟  唐士明  黄顶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485-5486,5492
河北坝上地区是我国华北农牧交错区的主体部分,草原畜牧业是该区域的主导产业,针对该区域草地畜牧业所面临的生态和生产的问题,选取沽源、围场和丰宁3个典型县域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测定和年鉴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法,从饲草供给与家畜需求的角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个县的草地产量与2012年农业部年鉴统计数据相一致,围场最高,其次是沽源,丰宁最低;饲草供给量与年鉴统计结果一致,且沽源县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在4个土层均显著高于丰宁和围场县,并根据各个县农业资源现状提出了沽源和丰宁2个县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模式、建立人工草地、开发新的饲料资源等方法解决饲草需求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