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园艺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申优1号”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以“8204A”和恢复系“申恢1号”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粳稻组合.一般亩产600kg左右,比常规品种增产10%左右,高产田块可达650kg以上.该组合2002年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2002年起在南汇区六灶镇、三灶镇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其中2003年六灶镇丰产方,亩产达693kg,比对照"寒优湘晴"增产15.7%。  相似文献   
2.
为使我区西瓜品种推陈出新,我们选择引进了多个西瓜新品种在春季种植,初步了解了各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为西瓜新品种的生产示范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强化栽培是否具有巨大的增产潜力及其适应性,目前仍有较多争议之处,如强化栽培所提倡的超稀植和生产应用中低分蘖成穗之间矛盾突出.在种植密度与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关系问题上,有专家认为种植密度下降、每穴分蘖数增加、最高分蘖期推迟、有效分蘖期延长,也有专家研究认为稀植虽能延长有效分蘖期,但对最高分蘖期影响不大,且都认为前期发生的分蘖成穗高,后期发生的分蘖成穗低.在水稻分蘖构成及其成穗与产量的关系上,有专家研究认为,水稻存在中部蘖位优势>下部蘖位>上部蘖位的规律,中部蘖具有更大的增长潜力,各级分蘖的成穗特性对产量的贡献与密度的关系较大,种植密度增加,分蘖成穗和产量主要来自主茎和一次分蘖,种植密度下降,主茎对分蘖成穗和产量的贡献下降,二次分蘖和三次分蘖的作用明显增加,特别是二次分蘖.本文主要探讨强化栽培条件下杂交稻的分蘖构成及其成穗特性,特选"申优1号"和"秋优金丰"为材料,研究强化栽培在不同密度条件下,杂交稻各级分蘖的发生特点、成穗规律及其对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杂交水稻强化栽培的群体调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笔者以不同浓度的盐分(NaCl)对水稻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为指标,对几个水稻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初步鉴定和评价。结果发现,“申优1号”耐盐性最好,其次为“申优693”、“申优254”和“秀水128”。  相似文献   
5.
为使上海市南汇区西瓜品种推陈出新,我们选择引进了多个西瓜新品种在春季种植,初步了解了各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为西瓜新品种的生产示范提供技术依据。一、试验概况试验设在南汇区泥城镇龙港村。试验地肥力中等,前茬作物水稻。参试品种10个,分别是:惠玲、翠玲、朱兰、丽玲、秀玲、凤美、超甜皇家、嘉年华、红福、红娘,以本地小果型西瓜当家品种春光作对照。西瓜种植为保护地栽培,设施为标准管棚。每棚种植2畦,每畦种1行。试验田面积约0.70亩(1亩=1/15公顷)。结合耕翻亩施复合肥41公斤、商品有机肥400公斤、菜饼18公斤、碳铵7.4公斤、过磷酸…  相似文献   
6.
<正>为迎接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切实保障世博会期间蔬菜安全供应,进一步提升上海农业的整体形象,在市农委蔬菜办等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区紧紧围绕迎世博重点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与要求,结合南汇实际情况,在安全监管、标准化建设、农残检测、信息上网、宣传培训、项目管理等方  相似文献   
7.
水稻强化栽培技术(SRI)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水稻高产栽培的新途径和配套技术,对本地区3个水稻主推品种进行了强化栽培技术应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申优1号”以其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穗形大、结实率高的特点,适合应用强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