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以“冀姜5号”为试材,在生姜小培土至根茎膨大期施用高氮型(T1,N-P-K=30-10-20)、高钾型(T2,N-P-K=15-6-30)和高磷型(T3,N-P-K=10-30-20)3种水溶肥处理,研究不同水溶肥对生姜生长、光合生理特性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中以T2处理茎粗、分枝数和叶面积最高,株高与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肥(CK)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生姜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叶片蔗糖合成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单株根茎鲜重和产量显著增加。与CK相比,T1处理生姜株高显著增加,茎粗显著降低,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和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与CK无显著差异,产量显著低于T2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T3处理各生长指标及光合生理指标均与CK无显著差异,产量显著低于T2和T1处理,与CK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小...  相似文献   
2.
以拱棚生姜为研究对象,通过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管理、增施生物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微生物菌剂应用等创新技术研究,结合姜种处理、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探索出一套适用于北方地区拱棚生姜栽培的微喷灌水肥一体化高效技术方法.旨在利用该技术,切实提高生姜产量和生产效率,减少水、肥、农药等资源投入,促进生姜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唐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生姜新品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山东大面姜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生姜品种昌邑大姜、山农一号、胖娃娃、平顶四、安徽大姜、江永香姜以及自育品种冀姜5号和苗头品系D J09-6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分析植株农艺性状、根茎商品性状、品质、产量及植株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冀姜5号、平顶四和山农一号植株长势旺盛、丰产性好,667 m2产量分别达到7294.58、7021.42、6865.34 kg,且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唐山地区推广种植,苗头品系DJ09-6虽然产量突出,但群体整齐度较差,需要进一步留种观察.  相似文献   
4.
由于各地薯农栽培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所生产的马铃薯块茎畸形薯块过多,商品价值低,薯农收入减少,挫伤了薯农生产积极性。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马铃薯课题组,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一套简单易掌握的马铃薯栽培管理技术,以减少畸形薯形成,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和品质,从而增加薯农收入。  相似文献   
5.
唐山市是河北省生姜第一大产区,也是我国北方生姜的主产区之一.随着种植效益和生产水平的不断提升,唐山市生姜产业发展迅猛,2020年全市生姜种植面积达4507 hm2,总产量达37.72万t,初步形成了以新军屯镇为核心的生姜产、供、销一体化发展格局.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唐山市生姜产业存在的问题也逐步凸显.基于实地走访、调研,对唐山市生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深入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唐山市生姜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特征特性:该品种由河南农大张清海等和浚县原种场、浚县农业试验站合作选育。属半冬性早中熟优质超高产品种,株高80cm,抗寒耐旱,抗倒伏能力强,穗大,粒白,千粒重达48g以上,抗青干和干热风能力强。二、产量水平:经区域试验:每667m2产量为600kg左右,最高产量达650kg以上。2004年度,浚县原种场大面积种植,产量表现为每667m2达560kg以上,最高达678kg。三、栽培要点:该品种在高水肥和超高产条件下中早茬地均可种植。应施足底肥,保好底墒,适播期10月上、中旬适病旬,播量5~7kg,播深5cm左右,苗期适当追施化肥和浇水,注意防治纹枯病,中后期防治穗…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合唐山地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抗病生姜新品种,实现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山东大面 姜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生姜品种昌邑大姜、山农一号、胖娃娃、平顶四、安徽大姜、江永香姜以及自育 品种冀姜5号和苗头品系DJ09-6进行比较试验。通过分析植株农艺性状、根茎商品性状、品质、产量及植 株抗病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冀姜5号、平顶四和山农一号植株长势旺盛、丰产性好,667 m2 产量分别达到 7 294.58、7 021.42、6 865.34 kg,且综合性状优良,适宜在唐山地区推广种植,苗头品系DJ09-6虽然产量突 出,但群体整齐度较差,需要进一步留种观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