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2篇
  4篇
综合类   10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正> 1 试验目的 通过模型试验,仿真模拟自然降雨对公路边坡的冲蚀及渗透等的破坏作用,评价和分析各种试验边坡条件下,不同边坡防护措施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土质边坡适合的防护措施、适宜的边坡比以及不同防护措施适合的边坡绿化方案。  相似文献   
2.
根据丰满大坝坝顶水平位移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坝顶水平位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平位移受库水位、温度、时效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温度、上游水位是影响坝顶水平位移的主要因素,时效对水平位移的影响相对较小。并提出相应建议,为日后丰满大坝安全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水生生物与多孔混凝土复合生态系统对水体中TN、TP的去除和吸收效果,选取适宜辽宁地区生长的本土水生植物香蒲、菖蒲、睡莲和金鱼藻为试验对象,水生动物螺蛳为试验材料,将4种水生植物进行单一植物组配、2种水生植物组配、3种及4种水生植物组配,分别植入多孔混凝土中,分析不同试验组合对人工污水中TN、TP的去除效果以及4种水生植物不同部位对TN、TP的吸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所有试验组合中,3种植物组合中的香蒲+菖蒲+金鱼藻与多孔混凝土组合后对污水中TN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3.75%,香蒲+菖蒲+睡莲+金鱼藻的组合对水体中TP的净化效果最好,去除率为90.57%。4种水生植物对TN的吸收作用以茎叶部为主,香蒲茎叶部和根系部TN含量增长率均为最大,分别为48.92%和43.27%;TP的吸收作用主要以根系部为主,菖蒲的茎叶部和根系部TP含量增长率最大,分别为21.08%和25.51%。4种水生植物通过搭配组合,优势互补,相比单一水生植物种类能够产生更好的水质净化效果。根据受污染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可以针对性选择适宜的水生植物种类及其组合,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4种水生植物不同部位对氮磷元...  相似文献   
4.
为克服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缓慢的缺陷,以L-M算法代替梯度下降法训练网络.建立了基于L-M算法的大坝安全监控整体L-M模型和逐一L-M模型,并与快速BP模型进行对比.应用实例研究表明:整体L-M模型和逐一L-M模型的预测效果及训练速度均显著优于快速BP模型,逐一L-M模型的预测精度及泛化能力均优于整体L-M模型,且预报时间短,可以用于大坝监控的实时预报.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能够对水质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但忽视了不同评价因子的重要程度对于实际研究区域水质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对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了改进,利用AHP法和CRITIC法分别计算出各项水质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并采用理想点法代替乘法归一法、线性加权法进行组合赋权计算,将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应用到大伙房水库上游段水质进行评价,同时将改进前后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2011~2017年期间,利用传统的水质标识指数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为北杂木断面水质为Ⅱ类、Ⅲ类,古楼断面水质为Ⅱ类,台沟断面水质为Ⅰ类、Ⅱ类,但由于3个断面的总氮浓度均已超过国家地表水Ⅴ类标准,因此某些年份3个断面实际总体水质情况无法达到地表水Ⅰ类、Ⅱ类标准;应用改进后的综合水质标识法得到的评价结果为北杂木断面综合水质情况为地表水Ⅲ类、Ⅳ类,古楼和台沟断面均为地表水Ⅲ类,3个典型监测断面在绝大多数参评年份中均未达到该区域的水质要求,其中仅有北杂木的4个参评年份满足该地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的要求,其余均不满足,评价结果较改进之前更为符合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同时3个断面总氮污染严重,个别参评年份甚至已达到劣Ⅴ类标准。改进后的评价方法考虑了总氮指标超标严重的情况,较传统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研究成果可为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准确合理地分析土石坝坝坡失稳风险,综合考虑抗剪强度指标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进行坝坡失稳风险计算.并将基于土石坝非线性抗剪强度指标的坝坡失稳风险分析应用在柴河水库大坝风险计算中,求得柴河水库大坝坝坡失稳风险度为0.976×10-4,表明柴河水库大坝坝坡稳定性居于允许阈值区间,但略偏向于不可容许风险,建议多加关注柴河水库大坝坝坡稳定状况.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耦合算法及其在ANSYS中的使用规则,应用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功能,使渗流场和非线性的应力场耦合计算得以实现。介绍温度场转换为渗流场的方法,探讨使用直接法耦合分析土石坝的双场特性,为ANSYS耦合算法在土石坝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修复湿地是当今水利界、环保界辩论的课题。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S.D.Shultz等人对红河流域修复湿地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其修复方案包括“简单修复”、“控制泄水修复”及“完全修复”。研究结果表明:完全修复是最昂贵的选择,控制泄水修复和简单修复依次降低。3种湿地修复方案采用20a使用期和5%的折现率评估都存在大的负净现值,相应的益本比为0.7~0.2,表明缺乏经济可行性。若将不同类型洪水的平均洪峰水位降低3.3%~8%,湿地修复才能达到收支平衡。使用50a和100a的工程寿命期和3%的折现率也没有改变为减少洪水损失而进行湿地修复的可行性的结论。即使是极端优化的情况——在低成本土地上进行的简单修复,且提供61cm蓄水库容时,并采用100a期和3%的折现率评估,益本比也只达到0.87。  相似文献   
9.
土坝剖面CAD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土坝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该系统利用给定的地形、地质、气象、水等基本资料,能快速设计出土坝的基本剖面,并自动进行渗流分析及稳定分析,从而实现了土坝的可视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达到了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加快工程进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一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通过建立地下厂房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厂房整体结构进行自振频率分析和共振复核。采用谐响应分析方法和时程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厂房结构在机组振动荷载作用下、水轮机脉动压力作用下的振动反应,并依据相关规程提出振动控制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厂房结构自振频率为23.736Hz,与尾水管低频涡带、额定转速频率、飞逸转速频率、叶片数频率、导叶后压力脉动频率保持有足够的错开度,基本不存在共振的危险性。振动荷载作用下,厂房机墩结构振幅相对较大,最大振幅发生在左侧定子基础板处,为0.064mm;最大径向动位移为0.011mm,位于上机架基础截面左侧上游基础板内侧;最大切向动位移为0.020mm,位于定子基础截面左侧上游基础板内侧,均满足设计规范控制要求;各部位径向与扭转动位移之和均小于规范规定的标准组合最大振幅值。厂房各部位最大均方根速度和均方根加速度分别为2.369mm·s~(-1)和0.124m·s~(-2),均出现在左侧定子基础板处的竖向,且均小于允许值。厂房结构最大动拉应力出现在左侧上游侧定子基础板处竖向,最大值为1.09MPa,满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动强度控制标准。在脉动水压力作用下,厂房各典型部位混凝土结构各方向的振动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均较小,满足相关规范要求;部分主要构件的均方根加速度稍微超出建筑结构安全控制标准(1.0m·s~(-2)),但不会引起结构的损坏(10m·s~(-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