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4篇
园艺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五华县农业局于2002年春引进3 750株留香甜枣嫁接苗试种,每667 m2种植25株,共10 hm2。经过3年的栽培,表现为适应性良好,早结、丰产,品质好,风味佳。1试验地概况年平均气温20·8℃,年日照时数1 966小时,年降雨量1 500 mm。种植地属赤红壤缓坡地,土质瘦瘠,pH值5,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研究唐菖蒲杂交育种亲本选配和杂种的早期鉴定,以21个唐菖蒲品种为试材,对这些品种的表型性状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并利用SRAP技术对其构建指纹图谱。结果表明:21个品种的表型性状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变异6.78%~147.29%。经过对SRAP-PCR反应条件的优化,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16对引物适用于唐菖蒲PCR反应;通过对21个品种SRAP标记的试验与分析,共在468个位点上扩增出条带,多态性位点411个,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多态性条带25.7个;基于SRAP标记的UPGMA聚类分析显示,21个品种间Jaccardp’s相似系数0.46~0.75。将2种聚类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唐菖蒲品种的分类与表型性状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其品种具有复杂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RT-PCR 与RACE 技术从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品种‘Rose Supreme’球茎中克 隆茉莉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12–氧–植物二烯酸还原酶(12-oxo-phytodienoic acid reductase, OPR)基因的1 489 bp 全长cDNA 序列,quantitative RT-PCR 结果表明,GhOPR3 在唐菖蒲叶、花、根、 匍匐茎、新球茎和籽球中都表达,其中在籽球和匍匐茎中相对表达量较高;0.1 ~ 0.5 mmol · L-1 的茉莉酸 甲酯(Methyl jasmonate,MJ)处理后,提高了GhOPR3 在球茎中的表达量和内源MJ 含量;采用农杆菌 介导侵染拟南芥花粉,进行GhOPR3 基因的过表达分析,过表达拟南芥株系较野生型提高了耐盐性和抗 旱性;提高了机械损伤后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内源MJ 含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RACE技术在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品种‘Rose Supreme’的籽球苗叶片中克隆得到茉莉素受体COI1基因的c DNA序列,命名为Gh COI1。该基因全长为2 603 bp,包含一个编码613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5′utr和3′utr分别为484 bp和277 bp,预测的蛋白质分子量为69.46 k D;其氨基酸序列具有典型的F-box基序和LRRs结构域。同源比对和系统进化树的分析结果表明,Gh COI1与番茄Le COI1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最高,达到64.3%;与水稻Os COI1的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表达的结果表明,Gh COI1在唐菖蒲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根中其次,匍匐茎、新球、籽球、花瓣、雄蕊、雌蕊里中的相对表达量较低,推测在唐菖蒲中存在器官专一性表达的COI1同源基因。采用0.05、0.1和0.5 mmol·L-1 Me JA喷施处理唐菖蒲叶片,检测到施用0.1 mmol·L-1 Me JA可显著上调Gh COI1的表达。同时伴随此浓度Me JA处理时间的增加,12 h内Gh COI1的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洋葱表皮细胞瞬时表达结果表明Gh COI1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和质体中。本研究中初步验证了Gh COI1在茉莉素信号途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球甘蓝全株重和叶球重是其产量性状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其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表现,对甘蓝杂交育种和创制高产结球甘蓝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6×7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结球甘蓝产量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F1代杂种优势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基于SSR标记对13个亲本进行了聚类分析和遗传距离计算。结果表明,亲本880014、739和12119的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好,可作为优良的亲本材料。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高的组合为15109×01-20、12119×01-20、1602×13127和15109×739;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好的组合是1344×99011、1344×739、15109×739和12119×01-20。综上,15109×739和12119×01-20是具有增产潜力的优良组合。在中等遗传距离条件下,杂交组合产量性状特殊配合力好,杂种优势强。  相似文献   
6.
在唐菖蒲‘Advanced Red’胚性愈伤组织受体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采用根癌农杆菌(GV3101)介导法,研究了侵染液浓度、侵染时间、乙酰丁香酮(AS)浓度、负压和筛选方式等因子对唐菖蒲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遗传转化过程中,不经预培养,负压处理下,农杆菌菌液OD600为0.6~0.8,侵染时间15~20 min,添加100 μmol/L AS,共培养3 d,可获得较高的遗传转化效率。经过3~4个月选择培养,部分抗性植株经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表明,目的基因gus已整合到唐菖蒲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7.
 以唐菖蒲(Gladiolus hybridus)品种‘Rose Supreme’的球茎为试材,通过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到了一个全长为2 797 bp的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生物合成关键酶LOX基因的cDNA序列,命名为GhLOX1,属于9-LOX。该序列含有一个2 541 bp的开放阅读框(ORF),编码846个氨基酸,推导的蛋白质分子量为94.90 kD。RT-PCR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唐菖蒲叶、花、根、匍匐茎、新球茎和籽球上都表达,而在叶和匍匐茎中表达量最高,在花和籽球中表达量较低;离体条件下,经过0、0.1、0.5、1.0、2.0 mmol · L-1的不同浓度梯度的水杨酸(SA)处理后,其表达水平随着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当SA浓度达到2.0 mmol · L-1时没有表达。  相似文献   
8.
以结球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pitata)育种骨干亲本R2-P2(圆球形,抽薹晚,硫苷含量低,高感黑腐病、枯萎病和霜霉病)为轮回亲本,以野生甘蓝自交系R4-P1(不结球,抽薹早,蜡质厚,硫苷含量高,对黑腐病、枯萎病和霜霉病等多种病害具有抗性)为供体亲本,通过连续回交、自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构建出一套由163个具有R2-P2遗传背景且具有R4-P1供体染色体片段单株组成的染色体片段替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该替换系群体具有102个染色体替换片段,均匀分布在1~9号染色体上,平均每个株系携带1.3个染色体片段,平均替换长度为5.62 Mb。替换片段总长度为573.74 Mb,覆盖亲本R4-P1全基因组的73.4%,其中单片段替换片段总长度为139.91 Mb,覆盖全基因组的26.5%,双片段替换片段总长231.41Mb,覆盖亲本R4-P1全基因组的43.82%,含有3个替换片段总长度为201.3 Mb,覆盖供体亲本基因组25.98%。  相似文献   
9.
 以东方百合‘Siberia’的无菌苗叶柄为试材,诱导产生初始分生结节组织。其后对分生结节组织进行分化再生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和石蜡切片分析的方法对诱导得到的类体细胞胚和体细胞胚再生结构进行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百合类体细胞胚结构呈球形至心形结构或芽状,组织内部主要由薄壁细胞组成,与母体组织存在着明显的维管组织联系,具有多个维管组织中心,其外形与体细胞胚极为相似。百合体细胞胚发源于分生结节表面新生的胚性愈伤组织,经历球形、椭圆形和子叶形胚阶段发育形成完整的植株,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与母体愈伤组织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无维管组织联系,且它的根芽两极同时发生,相互联系。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再生结构虽然具有极相似的外观形态,但是在发育方式和内部组织结构上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0.
吴健  王鸿昌  罗弦  钟雄辉  高明伟  吴泽  义鸣放 《园艺学报》2012,39(12):2413-2420
 以唐菖蒲‘Advanced Red’品种的籽球为试验材料,将籽球切片放在MS + 6.0 mg · L-1 TDZ培养基上暗培养21 d,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将胚性愈伤组织转入MS + 1 mg · L-1 2,4-D培养基中暗培养28 d诱导体细胞胚。使用立体显微镜和石蜡切片技术对体胚形态与细胞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体胚诱导14 d后,开始出现一些胚性细胞,之后形成多个细胞组成的原胚(pre-embryonic cell complexes),原胚进而发育形成球形、盾形,心形、鱼雷形胚和子叶期胚。将成熟的体胚转入MS培养基后长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形成完整的植株。唐菖蒲体胚的起源有外起源和内起源两种方式。在初生体胚发育过程中还伴有次生胚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