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水产渔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正>为更好促进钦州大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对大蚝产业发展数据的统计调查分析,找出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存在大蚝养殖空间受限,种质资源缺乏保护,组织化程度低,深加工、物流及冷链配套滞后和科学技术攻关力度不足等现实难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提升大蚝产业发展,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及生长相关基因表达模式,为筛选出生长性状候选基因打下理论基础,也为繁育优质香港牡蛎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比较人工繁育(人工组)和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天然组) 2种模式获得香港牡蛎的生长差异,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苗种来源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闭壳肌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利用统计学方法及相关分析探究生长指标(壳高、壳长、壳宽、鲜重和软体重)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间的相关性。【结果】人工组和天然组香港牡蛎在试验期间(4月龄~12月龄)的壳高、壳长、壳宽、鲜重和软体重等生长指标整体上呈增长趋势;人工组香港牡蛎的生长指标均显著高于天然组香港牡蛎(P<0.05,下同),但天然组香港牡蛎生长指标的整体增幅高于人工组香港牡蛎。天然组香港牡蛎外套膜和闭壳肌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整体上高于人工组香港牡蛎,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下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人工组和天然组香港牡蛎生长相关基因表达与生长性状间具有相关性,其中外套膜和闭壳肌的IGF1基因表达总量与壳高呈负相关,与壳宽呈正相关; AMPKα基因表达总量与壳高、鲜重和软体重等生长指标呈正相关,与壳宽呈负相关; FoxO1基因表达总量与壳宽呈负相关。【结论】无论是人工繁育还是自然海域半人工采苗获得的香港牡蛎,在生长性状及相关基因表达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IGF1、AMPKα和FoxO1基因参与调控香港牡蛎的生长发育,且对不同生长指标有不同的指示作用,因此开展人工繁育时可通过调控这些基因的表达以改变香港牡蛎生长指标的增幅。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抗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本研究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合浦珠母贝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s,IAPs)蛋白家族中的几个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在溶藻弧菌早期感染下的表达变化,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钦州大蚝,学名近江牡蛎(C. hongkongensis),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5%~57%,脂肪7%~11%,糖元20%~40%,被列为钦州"四大海产品"之首,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目前,钦州大蚝养殖苗种基本依靠广西茅尾海天然采苗,但天然采苗存在季节性和不可控性。近年来,由于环境及气候变化,天然大蚝苗种采苗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5.
将光倒刺鲃和草鱼放于山泉流水池塘进行混养试验,并定期测量体长和体重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光倒刺鲃和草鱼生长状态良好,2种鱼的体长和体重等生长指标变化均呈现上涨趋势,且均较试验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05)。可见,该生态混养技术可行性较高,可为当地发展养殖名贵淡水鱼提供科学数据,助推脱贫攻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钦州大蚝天然苗种和人工繁育苗种进行生长比较试验,定期分别测量壳高和壳长等生长指标。试验结果显示,2种大蚝苗种生长状态良好,壳高和壳长等生长指标变化均呈上涨趋势,且均较试验初始阶段显著增加(P0. 05);大蚝人工苗种生长速度明显快于天然苗种(P0. 05),表明人工苗种能很好地适应当地海域,为合理开发利用大蚝人工繁育技术提供参考数据,同时可为当地发展大蚝产业遇到的苗种生长缓慢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生长调控关键基因的作用机理,本研究利用转录组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s)家族中的关键差异表达基因在香港牡蛎不同生长时期的表达变化。本研究检测到了5个BMP蛋白家族的基因,并发现BMP1、BMP2、BMP3和BMP7在12M时的表达量低于4M时的表达量,基因时空表达呈下降趋势;而BMP10基因在12M时的表达量高于4M时的表达量,基因时空表达呈上升趋势。研究表明,BMP蛋白家族中的BMP1、BMP2、BMP3、BMP7和BMP10等基因可能参与了香港牡蛎的生长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8.
9.
为更好推动钦州对虾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对2014—2018年对虾产业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制约产业发展的现实难题,并提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钦州茅尾海沙井采苗区牡蛎幼虫数量的变动情况,旨在提高牡蛎采苗效果。【方法】对钦州茅尾海沙井采苗区海水水温、盐度、pH等环境因子和牡蛎幼虫数量等指标进行监测,配合天气、潮汐、牡蛎性腺成熟度分析,探讨牡蛎幼虫出现高峰期与这些因素的关系。【结果】2011年5~7月钦州茅尾海沙井采苗区牡蛎亲贝出现1次繁殖高峰期(6月25日~7月3日),繁殖高峰期出现时海区水温和盐度大幅下降,水温平均下降幅度约3.0℃,盐度平均下降幅度4.0‰~8.0‰,pH平均降幅0.97;监测期间海区牡蛎幼虫数量出现5次峰值,分别是5月21日、6月17日、7月1日、7月12日和7月18日,对应的牡蛎幼虫数量分别是2.87×104、2.13×104、1.94×104、11.94×104和1.69×104个/m3,且0.5m水层的幼虫数量较2.0m水层多。成熟牡蛎亲贝数量、精卵排放时间和排放量、潮汐海流是造成幼虫数量变动的原因。【结论】钦州茅尾海牡蛎幼虫数量的变化与海区牡蛎亲贝性腺成熟度及海区环境因子变化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