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2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军歧  李平  钟平安 《中国农学通报》2002,18(6):111-113,116
分析中国种子市场管理与建设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面临的巨大挑战,同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围绕着杂交稻制种最为关键的"产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因素,集成一套规范化的高产稳产、大面积平衡增产的杂交水稻海南冬季规模化制种的技术体系,显得尤为必要。【方法】以"中9优801"为例,总结了杂交水稻海南冬季规模化制种中大面积平衡高产、种子质量优的关键技术要点。【结果】包括选择最佳制种区,抽穗扬花高峰期在3月25日左右为最佳;父母本错期可用时差作为主要依据、适当兼顾叶差;培育多蘖壮秧,强化父本管理,早管促母本早生快发,定向构建强父多母的高质量异交群体;巧喷"九二0",科学赶粉;改善田间环境,防治病虫及福寿螺为害;严格除杂,适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其它新组合在海南冬季进行规模化制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鉴定水稻籽粒应答灌浆初期高温胁迫过程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了解其生物学功能。【方法】以耐热水稻纯系XN0437T和热敏感水稻纯系XN0437S为材料,采用桶栽、常规栽培管理方法种植。为保证所取样品生长发育进程一致,在抽穗期标记同一天抽穗的稻穗、在扬花期标记这些稻穗中同一天开花的颖花(稻穗中、下部)。水稻于籽粒灌浆初期(花后第8-14天)移入人工气候箱进行高温(38.0±0.5)℃和常温(25.0±0.5)℃对照处理,处理时间设1、3和5 d;处理结束后,取同一天标记的颖花、采用TCA-丙酮沉淀法提取总蛋白质,用蛋白质双向电泳技术分离获得2个水稻纯系应答灌浆初期高温处理的籽粒蛋白质图谱,采用蛋白质图谱分析软件先分别比较两水稻纯系的处理及其平行对照的蛋白质图谱,确定水稻应答灌浆期高温胁迫中的丰度差异蛋白点,再比较水稻纯系XN0437T和XN0437S应答高温的丰度差异蛋白点,从而确定耐热和热敏感水稻应答高温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点;通过串联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鉴定耐热和热敏感水稻应答灌浆初期高温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并分析其涉及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水稻籽粒蛋白质图谱分析结果显示耐热和热敏感水稻应答灌浆初期高温胁迫过程中存在27个表达丰度相差2倍以上的蛋白点;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搜索获得25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涉及生物合成(10个蛋白质)、能量代谢(4个蛋白质)、氧化作用(7个蛋白质)、应激反应(3个蛋白质)和转录调控(1个蛋白质)等生物学过程。【结论】灌浆初期高温胁迫影响水稻籽粒中参与生物合成、能量代谢、氧化作用、应激反应和转录调控等生物学过程相关蛋白质的表达,这些蛋白质的表达模式因水稻基因型(耐热和热敏感水稻)不同、高温胁迫程度(高温处理天数)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利用SSR标记定位东乡野生稻苗期耐冷性基因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应用由 2 13个株系组成的协青早B/东乡野生稻的BC1F1群体 ,分析了东乡野生稻的耐冷基因与DNA标记的连锁关系。以苗期的死苗率为指标 ,对亲本和BC1F1群体各株系进行耐冷鉴定。结果表明 :死苗率在BC1F1群体中呈连续分布 ,表明耐冷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 ,分别在第 4、第8染色体上发现有与耐冷性连锁的SSR标记RM 2 80、RM 337。  相似文献   
5.
杂交稻海南冬季大规模制种中平衡高产的规范化技术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围绕着杂交稻制种最为关键的“产量”和“质量”两方面的因素,集成一套规范化的高产稳产、大面积平衡增产的杂交水稻海南冬季规模化制种的技术体系,显得尤为必要。【方法】以“中9优801”为例,总结了杂交水稻海南冬季规模化制种中大面积平衡高产、种子质量优的关键技术要点。【结果】包括选择最佳制种区,抽穗扬花高峰期在3月25日左右为最佳;父母本错期可用时差作为主要依据、适当兼顾叶差;培育多蘖壮秧,强化父本管理,早管促母本早生快发,定向构建强父多母的高质量异交群体;巧喷“九二〇”,科学赶粉;改善田间环境,防治病虫及福寿螺为害;严格除杂,适时收获,确保种子质量。【结论】以上结果可为其它新组合在海南冬季进行规模化制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河川径流月时段具有非平稳季节性的特征,构建支持向量机的季节性样本,建立水库入库径流的季节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以三峡水库1950~2006年的入库径流系列为训练样本,利用季节性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对三峡水库2007~2009年的月径流量进行预测。将此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和标准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指标分析,结论显示季节性支持向量机径流预测模型准确度更高,可以用于水库入库径流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水稻理想株型与超高产育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回顾了水稻株型育种发展的概况,从穗、叶、根、株高等方面介绍了在超高产目标下株型育种所取得的进展,指出了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实现超高产育种目标应采取的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灌浆期耐热性近等基因系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广泛搜集、耐热性筛选与鉴定的基础上.从大量的品种资源中选择对灌浆期高温胁迫耐性很强的早籼纯系品种“BG33-2”作供体亲本,灌浆期耐热性敏感的早籼纯系品种“赣早籼38号”为轮回亲本.经过9年11个世代的杂交、连续单株鉴定选择与回交、花药培养、连续自交.育成了一套赣早籼38号近等基因系。33个特征特性的鉴定及性状测定值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育成的G38HT、G38MT、G38HS其性状均已纯合稳定,灌浆期耐热性分别为高抗、中抗、敏感,这3个纯系是灌浆期耐热性有显著差异的赣早籼38号近等基因系。这套近等基因系可为进一步深人系统地探明水稻灌浆期耐热性的生理机制和遗传机理.提供理想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9.
长江中游南部稻区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1个杂交晚稻组合组成供试群体,综合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对单位面积产量与产量相关性状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我国长江中游南部稻区尤其是江西生态条件下杂交晚稻的高产育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产量已达到较高水平的情况下,杂交晚稻高产育种的方向必需着重选配大穗、大粒型的组合,但除此之外,还必需在保证较高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寻求有效穗数与大穗、大粒的协调结合。通过成穗率高的选择,不仅对提高新组合的产量水平具有正效应,而且成穗率可以作为一个核心性状协调多穗与大穗、大粒之间的矛盾,进而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结合,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在实现有效穗数多与大穗、大粒在更高水平上的协调结合的基础上,提高结实率也是必需顾及的一个方向;其中的关键是打破结实率与每穗总粒数之间的不利相关。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南四湖流域兖州(1981-1986年)、菏泽(1981-1986年)和定陶(1997-2002年)3个气象站逐日平均、逐月平均两种尺度气象资料,基于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日ET0,并分别累计月ET0值,评估两种时间尺度数据计算月ET0值的差异,分析在日平均资料不可获取的情况下,可否用月平均资料代替计算ET0。结果表明:(1)两种时间尺度资料计算月ET0值相当接近,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全年月平均资料计算的ET0值高于日平均资料计算的ET0值,平均相对偏高约2.0%;暖季月平均资料计算的ET0值明显低于日平均资料计算的ET0值,平均相对偏低约3.7%;而在冷季则正好相反,平均相对偏高约8.1%。可以看出,两者偏差主要发生在冷季。(3)月平均资料相对于日平均资料计算月ET0值的相对偏差不大,暖季计算结果较精确。(4)不管暖季或冷季,两种时间尺度资料计算月ET0值产生差值的原因主要是能量项计算的差异造成的。暖季月平均资料计算的ET0值偏低的原因,主要是暖季月平均资料计算的能量项的减少造成的,约占131.8%;冷季月平均资料计算的ET0值偏高,主要是冷季月平均资料计算的能量项的增加造成的,约占9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