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2.
玉米氮、磷、钾肥料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吉林省蛟河市对玉米进行"3414"肥效试脸,拟合了肥料效应三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通过三元二次方程得出,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最高施肥量为(kg/hm2)N-P2O5-K2O=212.24-57.0-78.3,对应的最高产量为10 551.5 kg/hm2;最佳施肥量(kg/hm2)N-P2O5-K2O=168.4-55.4-63.2,对应的产量为10 432.7kg/hm2。通过拟合一元二次方程得出,在该土壤条件下氮、磷、钾最高施肥量为212.1 kg/hm2、67.0 kg/hm2、64.0kg/hm2;最佳经济施肥量184.1 kg/hm2、63.0 kg/hm2、60.3 kg/hm2。  相似文献   
3.
关于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集体林在我国林业资源中占有很大比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再一次促进农村、农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改革,加快林业的发展建设步伐,将对地区经济增长和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文章通过主体改革后借鉴和总结配套改革的一些经验,阐述了配套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以及工作中需要注意的重点问题,初步提出配套改革的基本模式,希望为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顺利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苜蓿品种“金皇后”为试材、以苜蓿子叶节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研究了抑菌浓度、子叶节生理期、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等因素对苜蓿子叶节遗传转化的影响,进而探索最佳转化条件,为建立高效的苜蓿子叶节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用活化的OD600为0.6左右的农杆菌菌液进行浸染时,最佳受体材料为生长9日龄的子叶节,最佳浸染时间为20 min,共培养时间为3d,头孢霉素的抑菌浓度为500 mg/L.  相似文献   
5.
现代水稻育种研究从其理论和技术上已达到很高水平,然而水稻育种成效却不那么显著,扩大和丰富水稻基因库颇有希望的途径是通过远缘杂交将异源植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水稻中来,打破不良性状连锁,实现优良性状相结合。1972年,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开始从事菰稻远缘杂交研究,获得一批变异非常丰富菰稻资源。  相似文献   
6.
<正> (二)不同硼浓度对小麦、棉花、油菜生长的影响 本试验以民权县人民和公社黄集大队粉砂壤土区的表层耕作土为供试土壤。经过筛混和均匀后测定:土壤的全盐量为0.312克/100克土,土壤的水溶硼含量为0.32ppm。 试验在内径为28厘米,高32厘米的白色釉盆内进行,每盆盛土20公斤,设对照(不另加硼)、0.5、1.0、1.5、3.0、5.0、10ppm等七个处理,每处理重复5次,于81年10月21日播种小麦(百泉3039),每盆定苗20株,于82年5月21日收获。全生育期213天,灌水9次,  相似文献   
7.
以苜蓿子叶节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浓度激素对苗蓿离体再生体系中子叶节外植体分化、不定芽诱导、不定芽伸长及生根的影响,以期建立高效的苜蓿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苜蓿子叶节再生最佳萌发培养基为MS;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诱导时间为7~10 d;不定芽伸长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 6-B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0.1 mg/L IBA,15 d即可生根.  相似文献   
8.
<正> 近二十余年来,国内外就硼的分布及其对作物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其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地壳含硼甚微,且分布也很不均匀,世界各国土壤的含硼量平均为10~20PPm。不少国家的不少土壤存在明显的缺硼现象,如西德的灰化土、类棕壤,英国的砂岩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美国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沿岸南部各州的砂土区等均有缺硼问题。我国土壤含硼量的变幅更大,介于痕迹~500PPm之间,平均含量为64PPm,但由于分布的极不均匀  相似文献   
9.
现代水稻育种研究从其理论和技术上已达到很高水平,然而水稻育种成效却不那么显著,扩大和丰富水稻基因库颇有希望的途径是通过远缘杂交将异源植物的优良基因转移到水稻中来,打破不良性状连锁,实现优良性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玉米单位面积保苗株数是玉米产量的决定性因素,在实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经实践经验总结,如果玉米保苗株数达不到5万株/hm~2以上,产量就达不到800kg/667m~2以上的目标产量。为了提高玉米的保苗株数,根据玉米生产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从播种和田间管理2方面总结出以下技术措施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