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甜菜筒喙象是北京市新发现的一种危害藜麦的重要害虫。通过田间观察试验,了解该虫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明确了在北京地区一年发生1~2代的规律,提出了植物检疫、种子包衣、清洁田地、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5种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
甜菜筒喙象是世界潜在入侵象虫网收录的一种重要象甲科昆虫,主要为害甜菜,以及藜科、苋科和蓼科的一些杂草,国内外未曾见有为害藜麦的报道,2016年7月下旬我们发现该种象虫在北京严重为害藜麦。本文首次报道甜菜筒喙象在藜麦上的发生为害情况,同时介绍了其形态识别特征、生物学特性,给出了防治建议,并提出下一步研究重点,为有效防范甜菜筒喙象的进一步扩散为害,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3.
通过引进谷子品种,经田间试验对植株产量及性状进行观测、调查和数据汇总,筛选出产量高、品质好的刘谷3、谷子8号,Ht134等适宜北京地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黍子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黍子品种老化,种植密度偏稀,产量水平很低。引进4个黍子新品种,在北京市延庆地区进行示范栽培,筛选出适合北京地区栽培的产量高、品质优,适口性好,抗倒伏、抗旱能力强的品种,并对其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指导。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引种试验的4个黍子品种,以红黍子和白黍子产量较好。  相似文献   
5.
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筒喙象是一种新发现的严重为害藜麦的害虫,2016年首次在藜麦上大暴发,导致当年北京地区藜麦损失惨重。本研究针对甜菜筒喙象杂草寄主范围广,对藜麦为害严重却难以有效防控的问题,采用种群生态学技术方法,研究成虫产卵特性和杂草寄主在其种群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甜菜筒喙象成虫体色多变,既有锈红色,也有棕褐色和黑褐色。成虫夜伏昼出,不喜阳光直射,白天在生长茂密的植株中下部活动;主要选择在茎秆直径5mm、处于营养生长盛期的寄主植株上产卵;株高150cm以上(现蕾盛期-初花期,直径20mm)、生长健壮、茎秆比较坚硬的植株不利于成虫产卵。当藜麦尚未出苗或藜麦苗比较幼小(主干直径5mm)时,成虫主要在早发的幼嫩多汁的藜科杂草上产卵;6月上旬,藜麦进入旺盛生长期,成虫开始在藜麦上产卵,产卵期约为1个月;7月下旬,藜麦进入初花期,茎秆粗壮,成虫主要在苋科杂草上产卵。此外,甜菜筒喙象成虫更喜欢在营养生长旺盛时期的藜麦植株上产卵,其单株产卵痕数量是藜科和苋科杂草的6.06倍和1.55倍;适时铲除田边杂草,有利于减轻藜麦田甜菜筒喙象的发生与为害。研究结果对甜菜筒喙象的有效防控,保障我国藜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藜麦在北京地区适应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藜麦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及其适宜播期范围,利用引进的藜麦种植材料设置不同地域适应性观察和不同播期试验,进行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及其产量表现的评价。结果表明,2年不同试验点藜麦均正常成熟:2014年产量为1 764.7kg/hm~2;2015年3个试验点平均产量为1 880.1kg/hm~2,其中房山大安山获得最高产量为2 235.2kg/hm~2。不同播期藜麦生育期在117~127d,株高在185.1~197.5cm,茎粗在19.8~24.8mm,单株主茎一级分枝数在20~27个,产量1 363.78~2 029.26kg/hm~2,单株粒重27.86~33.20g/株,千粒重2.29~2.70g。综上结果,藜麦适宜在北京地区种植,尤其在房山大安山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地区表现较好;其适宜播期在4月底。  相似文献   
7.
15份藜麦资源在北京地区的生态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适宜北京地区的藜麦品种,将引种的15份藜麦资源在延庆区延庆镇西白庙村、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和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3点试种,比较产量、植株性状、抗性、生育期和景观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红藜1’、‘红藜2’、‘陇藜1号’和‘陇藜3号’综合表现优异,适宜作为粮景兼用型作物,在京郊进一步试验示范。其中,‘红藜1’和‘红藜2’为晚熟品系,生育期140~149 d,观赏期26~45 d,麦穗下垂,呈玫红色、橘黄色,高抗叶斑病、倒伏和倒折,在昌平区延寿镇分水岭村产量较高,为2 390.26和2 039.56 kg/hm~2。‘陇藜1号’和‘陇藜3号’为早熟品种,生育期89~108 d和90~100 d,观赏期15~17 d,麦穗直立,呈红色、黄色,在延庆区香营乡上垙村产量较高,为1 295.23和1 095.02 kg/hm~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