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郭尧邦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31-133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闽东北2g-山地种植区的苦楝与不同坡向、坡位和整地方法的生长量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和整地方法2年苦楝造林的平均存活率77.1%~95.1%、平均树高0.71~4.17m、平均地径1.83~7.21cm。种植苦楝的坡向、坡位应选择阳坡、下部为宜,阴坡、上部则会影响其生长量。整地方法应选择挖大穴,坡改梯整地会引起水土流失而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苦楝存活率较低和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2.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整地方法与锥栗产量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锥栗不同整地方法之间的果苞数和产量差异显著,经过整地的A、B、C、D标准地的果苞数和产量均大于不整地的E(ck)标准地。采用坡改梯整地栽植锥栗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高度杉木扦插造林成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不同海拔高度进行杉木扦插造林试验,通过调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杉木扦插造林,其当年成活率和3年幼林的存活率、平均地径和高度存在差异。以海拔700~1 000m高度杉木扦插造林的当年成活率和3年幼林的存活率较高,3年幼林的平均地径和高度则以较低的海拔高度为好。  相似文献   
4.
郭尧邦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6):90-92,133
采用随机区组调查法对寿宁县3年生苦楝与不同坡向、坡位的生长量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向、与坡位的生长量存在极显著差异,阳坡能显著促进苦楝生长,苦楝造林最好选择阳坡下部山地、农地。  相似文献   
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法对毛竹与不同散生木树种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种散生木之间的毛竹出笋数差异极显著、新竹平均胸径差异显著,其中以松类散生木对毛竹生长最为有利,其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