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作者对北京郊区自然资源和传统的高效种植方式进行了广泛调查、通过要素分解和田间量化试验,组装了7大类25种适合京郊地区不同区域推广应用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建立了与高效种植模式相配套的优良品种资源库及相配套的生产技术规程,组建了一个覆盖京郊种植业的技术推广体系网络,建成了一批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中心示范区,形成了一批有特色的、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效益模式种植区域。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农业局牵头实施的《遥感技术农业工程应用研究》项目,在市科委的大力支持下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的协助下,与京郊各县区有关单位合作,经过三年攻关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利用卫星遥感手段监测京郊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了初步成效。 项目组自1998年以来,应用多时相美国陆地卫星(LANDSAT-5、7)TM影像,采取信息逐步逼近处理方法,提取相关植被信息,并结合地面作物生育动态监测网调查结果综合分析,估测了小麦、玉米、水稻种植面积、分布区域及其调减程度,并分析了小麦、玉米长势,估算了其产量。如用1998年11月和1999年4月、5月三时相LANDSAT-5星TM影像估测1998~1999年度小麦种植面积;以1999年11月LANDSAT-5和2000年5月LANDSAT-7TM影像,估测1999~2000年度小麦种植面积。 估测结果显示:在种植结构调整中,1999~2000年度小麦面积比上年度调减了43653hm2;1999~2000年两个年度5月份TM影像中植被指数特征分析表明:2000年春季小麦长势弱于上年度,与地面传统的人工苗情调查方法取得的结果相一致。1999~2000年度小麦种植面积分布情况见封二图1。封二图3显示了京郊原有小麦地在1999~2000年度的调减状况,小麦长势分级情况见封二图3。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卫星遥感监测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探讨了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方法和技术,及对北京市主要作物种类变化、长势分析、产量估算和城市扩展对耕地占用的监测情况。研究中采用多卫星图像信息融合,以多时相卫星遥感信息处理为基础的逐步逼近和变化信息处理相结合的方法,不断改善信息提取精度,建立农、林植被类型的背景库,与需要处理的实时TM或ETM^ 图像相比较,求取变化信息,并通过适当的外业实况调查,最终确定不同种类的信息分布。三年的研究实践证明:卫星遥感技术可为农业决策部门在新形势下,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的生产管理和监控提供可靠的农情信息。  相似文献   
4.
晚播小麦穗粒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冬小麦京冬6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密度、肥水条件下的穗重及稳重构成变化。结果表明:随基本苗的增加,亩成穗数增加,穗粒数、粒重下降,苗穗比降低。且穗重与苗穗比成正相关(Y(穗重)=0.8073X+0.2728,r=0.9017),但随播期变化,穗重变动不明显;从灌浆进程看,晚播麦由于后期灌浆强度的增大最终千粒重并不比适播低,甚至有超过的趋势。晚播麦靠主茎成穗,主茎优势对穗重提高极为有利,同时晚播麦倒伏危险性减少,抗逆性增强。晚播麦加重了田间弱株比率及下层穗的比重。由于下层穗性状表现极差,制约了平均穗重,同时由于晚播麦冬前苗龄较小,灌浆前各生育期有所推迟,使得其对春季肥水要求敏感,施早、施晚均不利穗重提高。拔节前后,结合苗情墒情合理促控,是提高晚播麦穗重的关键,也是协调穗数与穗重平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6.
综述了GPS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及GPS在农业上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其在精细农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GPS技术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GPS的兴起与发展过程及GPS在农业上的应用情况,并介绍了其在精细农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