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浅析高职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生就业目标十分明确,完成学业、提高自身的能力是就业的前提与保障,因此进行学业规划是十分必要的。阐述了高职学生进行学业规划的必要性,依据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的异同分析高职学生学业规划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为高职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自然教育旨在重塑尊重与保护自然的现代化生态文明观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自然教育基地是自然教育课程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文章创新性地构建“用户-场地-课程”适配的自然教育基地规划设计模式,并在湿地类自然保护地——广东中山翠亨国家湿地公园内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用户类型特征、场地自然教育资源、教育学科规律的分析研究,制定用户策略、确定空间区划、适配课程体系,实现三要素的持续交互。该规划设计模式满足用户需求、顺应场地特征、彰显课程特色,可以提升规划的系统性、科学性与连续性,将为自然教育基地及其他类型的自然教育场地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古树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东省古树资源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影响其分布格局的文化要素。结果表明,古树组成种类集中,榕树、樟树、枫香、荔枝和龙眼5种古树占总株数的55.40%;总体树龄偏低,三级古树占93.07%。古树分布山区多,滨海少;村落古树数量远多于城市;历史名城古树数量普遍高于新城;风水林、公园景区、寺庙宗祠和学校等文化空间是古树的集中分布点。古树的组成与分布特征除了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更受到农业种植文化、植物个体文化、风水林文化、宗教与宗祠文化、开发与迁移文化等要素影响。这些古树文化既是古树组成与分布的重要成因,也是古树保护与利用的价值所在。基于资源分布及文化要素出发的举措应该成为古树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转型关键期,乡村备受关注,乡土景观的发展与保护研究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抓手。对于乡土景观“发展还是保护”的矛盾问题,美国“乡土景观之父”杰克逊在《一种地方感,一种时间感》一书中提出要用动态的眼光来看待此问题,他指出乡土景观具有适应性与变化性特征;新技术的发展会形成新乡土景观与新地方感;地方感与时间感保护的核心是归属感与体验感的共现。据此,归纳出美国乡土景观理论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首先,要避免景观大跃进与景观固化等错误,要对风貌管控留有余地;其次,要积极应对交通互联、网络互联等现代化技术对乡村带来的影响;最后,要高度重视乡土空间更新和地方感知保护的共现,使乡村建设不仅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更能留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6.
河源市古树资源特征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加强对古树的科学保护与管理,通过访谈估测法、文献追踪法、树龄与胸径回归模型估测法等方法,对河源市的古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古树数量共计 1995 株,集中在红锥 Castanopsis hystrix、榕树 Ficus microcarpa、枫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木荷 Schima superba、雅榕 Ficus concinna等观赏树种以及龙眼等经济树种;2)古树树龄相对集中,主要属于三级古树,平均年龄为 195.56 a; 3)古树分布特征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丘陵与山区县域,尤以客家乡村最为密集;4)古树健康状况总体较好,受虫害及建设扰动使部分古树出现衰弱与濒死情况;5)古树生长状况较佳(P<0.01)。研究指出,古树保护即将进入一个科技与文化并重的时代,需要做到依照古树类型、古树年龄、文化区域、健康状况、生长系数等多要素兼顾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