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3篇
  2017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关于苎麻田间试验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我省1984~1988年稀土在苎麻上应用研究的结果。通过5年的小区试验、盆栽试验、种子发芽试验和大田生产试验与推广,探讨和验证了稀土在苎麻上应用的增产效果、作用机理、使用条件、施用技术等。采用0.01%稀土溶液浸苎麻种子,可提高种子发芽率;采用0.03%的稀土溶液喷施苎麻叶片,对苎麻的株高、茎粗、皮厚和出麻率均有促进作用,一般每季每亩可以增产5~8.4千克干纤维,增产14.60%~19.90%,增产机率达98%.稀土在苎麻上的应用方法简便,成本低廉,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一般投入产出比为1:59~100,可在各地推广.  相似文献   
4.
以赣红麻一号为材料进行了红麻苗期12种主要矿质元素缺乏研究.结果表明缺N、Ca、Mg、Fe、S、B等对植株上部症状影响明显,表现生长缓慢、叶数少,叶色失绿等,所有缺素处理叶鲜重均为对照的70%以下,其中缺Ca、缺Mg处理仅为CK的7.5%和19.5%;缺N、Ca、Mg、S、Mo等对根量有明显影响;缺N、P、Ca、Mg、Mo等对干物质积累与CK相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种植优质高产低耗的苎麻,既是广大麻农的愿望,也是麻纺工业的要求,如何实现?除了品种的差异,还取决于栽培的技术。从1985—1987年我们进行了品种、密度、肥料三方面的五因子四水平正交试验,以探讨苎麻优质高产的有关技术和栽培模式,现将三年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试验选用 L_(16)(4)~5正交表设计,五个因子分别为品种、密度、氮、磷、钾肥的用量,每个因子各设有四个水平(表1)。各品种全用细切种根材料种植,新余麻、青壳子、野麻为江西地方品种,并经过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国内搜集苎麻属野生植物的情况以及在苎麻属野生植物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以赣红麻一号为材料进行了红麻苗期12种主要矿质元素缺乏研究。结果表明:缺N、Ca、Mg、Fe、S、B等对植株上部症状影响明显,表现生长缓慢、叶数少,叶色失绿等,所有缺素处理叶鲜重均为对照的70%以下,其中缺Ca、缺Mg处理仅为CK的7.5%和19.5%;缺N、Ca、Mg、S、Mo等对根量有明显影响;缺N、P、Ca、Mg、Mo等对干物质积累与CK相比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是农业科学试验的主要形式,苎麻田间试验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研究苎麻新品种和新的生产技术,试验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试验的准确性、可靠性。我们通过几年的田间试验,从传统的试验方法和手段中,发现一些问题和疑难,谨与同行进行探讨。苎麻是一种多年生宿根作物,年收2~4次,纤维产量与品质受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5种不同药剂处理种子防治红麻苗期立枯病、炭疽病,试验表明,用甲基托布津1250倍液浸种能有效防治红麻苗期这两大病害的发生,平均防效达72.4%;敌克松次之,平均防效达62.86%。因此,红麻浸种首选药剂为甲基托布津。  相似文献   
10.
苎麻不同茎粗与单纤维支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苎麻不同品种、季别和部位麻茎单纤维支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早已见诸于有关的文献和报道,且为广泛的实践所证实。然而,相同品种、季别、部位,而不同高粗的麻株,特别是同蔸同熟期大小麻株的单纤维支数,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改进品质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1985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