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林地遮阴度对林下套种的植株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且对不同的中药材有着不同的适 应性特点。本文研究白芨和黄精两个品种在3 种不同强度的遮阴度下成活率、株高、分蘖数及其 产量。结果表明:白芨和黄精在总体上表现为对遮阴度的要求黄精(65~80%)>白芨(35~ 50%)。在具体指标上,在分蘖数上均表现为一级较低遮阴度的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分蘖数;在株 高和成活率上,白芨和黄精表现不一致,前者在较低的遮阴度下(35~50%)有更高的株高和成活 率,而后者在较高的遮阴度下(﹥65%)更好;在产量方面,白芨单株重量和亩产量  相似文献   
2.
对浙江省遂昌县湖山林场开展的针阔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试验,在概述了多花黄精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的基础上,从林分选择、种植前准备工作、种植方法、林间管理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探讨了针阔混交林下仿野生种植多花黄精以及采收与产地加工的技术,以多途径种植多花黄精,满足中药材市场的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3.
在遂昌县湖山村、湖方村、桥西村开展板栗林修剪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修剪和施肥对于板栗产量和效益有显著影响,在修剪并施肥、不修剪只施肥的处理下,板栗林产量分别提高35.65%和23.66%,经济效益分别增长9.95%和9.48%。  相似文献   
4.
通过森林区划,各林种规模确定,森林经营类型组织,构建国有林场森林经营体系,以及相配套的森林经营措施类型系统,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公益型林场。浙江省遂昌县桂洋林场在2018 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小班档案进行全面更新的基础上,将经理期内的规划结果层层加以落实,对森林资源进行分析与经营评价。  相似文献   
5.
2016年8月,采用固定样地调查的方法,在遂昌湖山林场的赤杨叶Alniphyllum fortunei人工林中建立1个50m×50m的监测样地,并进行了乔木层调查。结果表明:(1)共记录到乔木树种4种,分别为赤杨叶、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黄檀Dalbergia hupeana和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2)从空间分布看,该样地林分的混交程度较差,林木分化不明显,林分呈现均匀分布。(3)通过分析环境因子对赤杨叶胸径生长的影响,发现样地内只有土层厚度对赤杨叶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1)。为了促进遂昌湖山林场赤杨叶人工林的生长,本文认为该林分需要及时进行密度调控,并注意加强土壤管理。  相似文献   
6.
遂昌县混交林下套种三叶青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遂昌县马尾松-油茶混交林下套种三叶青的试验结果表明,按照选地、整地、苗木栽植、生产管理等技术规程套种三叶青,采用无纺布+套袋的种植模式可显著提高苗木成活率、株高和产量,其次为无纺布袋种植模式,而直接种植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的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森林经营效益,本项目开展了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混交林林下仿野生种植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林分郁闭度对林下种植黄精的成活率、产量有显著的差异,0.65-0.8林分郁闭度林下仿野生种植的黄精成活率为95.9%,平均株高71.1cm,平均地径8.0mm,平均单株块根鲜重195g,平均667m2产达748kg,是林下仿野生种植黄精的最佳郁闭度。  相似文献   
8.
水源林的质量提升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该研究针对浙江遂昌湖山林场水源林中针叶林面积比重大、林相单调和林分结构简单的特点,在马尾松林和杉木林+马尾松林中,分别采取了11.8%和35.3%的间伐强度,为间伐补植和人工促进更新创造条件,并对改造后的林分结构和林木质量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表明,经过技术改造,马尾松林和杉木林+马尾松林中阔叶树的比例分别提高4.6百分点和12.0百分点,干形质量较优的林木比例分别提高7.8百分点和7.0百分点,生活力较强的林木比例分别提高4.9百分点和25.3百分点;无损伤的林木比例分别提高6.9百分点和17.1百分点。马尾松林透光条件改善不显著,杉木林+马尾松林中透光条件严重不足的林木比例下降17.6百分点,透光条件基本满足以上的林木比例提高了约13百分点。经过技术改造,湖山景观水源林群落的自然化、混交化和异龄化程度以及林内景观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为进一步经营技术的实施奠定了基础,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持续地定位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低产油茶伐除更换良种技术,以1970年用实生苗造林的普通白花油茶林和培育2年的长林无性系嫁接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30%、50%、70%3种砍伐强度和不砍伐4种方式,比较不同砍伐强度对林下油茶苗存活率、生长量及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50%的砍伐强度效果最好,与不砍伐的对照比较,存活率造林后第一年增加3.19%,第二年增加7.98%;新梢生长量造林后,第一年增加22.76%,第二年增加61.80%;每株开花数量增加18.62%,开花率增加30.55%。由此可见,在低产老油茶林分批更新改造过程中,50%的砍伐强度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