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5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辽宁省城市62个酸雨固定采样点数据为基础,分析辽宁省2006~2013年酸雨污染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为辽宁省酸雨污染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006~2013年间,辽宁省酸雨污染经历了减轻到稳定发展的趋势,空间上表现为中西部条带和东南部条带2条酸雨带,其中东南部条带的丹东、大连以及中西部条带的葫芦岛市酸雨污染相对较重。  相似文献   
2.
以流域为研究单元,采用水量平衡与估算法相结合的参考蒸散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江流域九个区域的不同水平年的土壤水分动态、植被耗水量、水分亏缺量及植被旱度。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流域植被旱度较大,特别是偏枯年。不同区域四季干旱规律、干旱程度不同,各有特点。长江流域的水量平衡中水分蒸散是主要的输出形式。因蒸散力较大,所以植被旱度较大,植被恢复要充分考虑其水分条件,选择合适条件的物种。  相似文献   
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认知差异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林业工作人员和林农两个不同主体对林权改革的认知差异角度,分析了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辽宁省阜新市林业工作人员和林农两个不同主体对林权改革的感知角度出发,分析了阜新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进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概述了辽宁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状况进展,分析了林业工作人员和林农两个不同主体对林权改革的认知差异及其原因,并相应地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水分与养分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大连市石门山丘陵区灌木丛、针叶林和阔叶林三种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的浅层土壤水分和养分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变化在10%~20%之间,阔叶林样地土壤含水率全年波动较大,灌木丛样地次之,针叶林最为稳定。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除速效磷表现为灌木丛阔叶林针叶林外,有机质、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都表现为阔叶林灌木丛针叶林。从空间角度来看,各样地山顶、山腰和山底土壤水分和养分变化不尽相同,但各自差别并不明显。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养分含量存在显著影响,其变化基本符合随植被演替阶段提高而升高的规律。总的来看,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有效方法,明确不同施肥制度对植物—土壤—微生物连续体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可为揭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实现矿山复垦农业系统元素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武家塔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微生物菌剂配施不同有机肥(A1B0、A2B0、A3B0、A1B1、A2B1、A3B1) 6个施肥处理,结合苦参的种植,研究其植物—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特征及内稳性。结果表明:(1)与单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茎叶磷、土壤碳氮磷和微生物量氮影响显著(p<0.05),但对根系养分影响不显著。其中,微生物菌剂与A1有机肥配施下对土壤全磷影响最大,增加90.06%;与A2有机肥配施下,对土壤有机碳和生物量氮影响最大,分别增加104.60%和71.95%;与A3有机肥配施下,对茎叶全磷和土壤全氮影响显著,茎叶全磷减少183.96%,土壤全氮增加29.14%。(2)施肥处理下,相比于茎叶和微生物,苦参根系内稳性较弱,对于外源养分的输入比较敏感。(3)施肥处理下,植物根系养分与土壤及土壤微生物之间相关性较强,因此可通过根系敏...  相似文献   
8.
从生产角度对大连市能值生态足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Zhao等提出得“能值足迹”方法和顾晓薇等提出的“本国足迹”理论为基础,从生产角度计算分析了辽宁省大连市2002年的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对比本地能值生态足迹、能值足迹和传统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包括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生态足迹强度指数和生态超载指数。各方法均得到同样结论:大连市存在生态赤字,分别为2.24,5.13和18.71。本地生产导致的生态超载指数最大,为62.91。  相似文献   
9.
利用辽宁省85个降水监测点位的监测资料,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2013年辽宁省酸雨时空分布特征,为酸雨污染治理和预防预测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013年辽宁省降水pH均值为4.65~7.72,酸雨频率最高为86.4%;夏季污染最轻,冬季较重,春秋季节持平。空间上酸雨污染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区域的丹东和大连。  相似文献   
10.
大连市2000~2004年农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值为环境、资源、人类劳务、信息和发展决策的分析评价提供了新尺度.为了更好地评价大连市农业种植业对太阳能资源的利用情况和大连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本文在简单阐述能值分析理论基础上,运用能值分析方法,计算分析大连市2000年到2004年农业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与产出,并根据实际情况构建了能值分析指标体系.从净能值产出率和环境负荷力角度来量化分析大连市农业系统的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从2000年到2004年,大连市农业生态系统净能值产出率分别为9.48、9.24、8.52、8.00和7.59,环境负荷力分别为10.21、11.49、6.26、10.41和9.03.大连市农业生态系统发展整体处于较好态势,但对环境的压力较大,应进一步加大其高科技含量的能值投入,以促进农业系统的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