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生态移民工程实施以来,农户生计策略发生变化的现实,以我国最大的异地生态移民集中安置区——红寺堡区为例,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法与生态足迹法,利用典型村入户调查数据,从农户生计的策略变迁及其生态效应出发,探析农户生计策略对生态环境的作用路径及结果。研究表明:1)红寺堡区移民生计策略类型差异显著,可分为纯农业型、农业主导型、兼业型、非农主导型、非农业型五种类型,移民前后对比发现,移民搬迁促进了农户生计由单一化向多样化、非农化转变;2)随着移民开发进程的不断推进,纯农业型、农业主导型农户比重缩小,非农业主导型、非农业型农户比重增大,移民生计非农化和多样化趋势不断增强;3)移民人均生态足迹由移民前的0.944 hm2/人下降到移民后的0.618 hm2/人,随着非农化水平的提高,农户对耕地、草地、林地资源的依赖性降低,而对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建筑用地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加;4)移民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是农村环境变化的直接驱动力,家庭生产和消费方式向环境友好型转变,有利于生计策略的调控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建立。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命周期评估方法,以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从能源消耗、房屋建设、家庭洗涤剂使用、交通运输、畜禽肉类饮食消费、衣着服饰6方面对宁夏不同安置方式下生态移民家庭碳足迹进行了测算,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移民家庭碳足迹特点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移民迁移前碳足迹总量为190 657.46kg CO_2,迁移后碳足迹总量为153 132.47kg CO_2,不同安置方式下移民搬迁后的碳足迹总量均明显小于移民之前。(2)适度集中就近安置移民人均碳足迹为1.46×103 kg CO_2,此类安置方式下的人均碳足迹最大。(3)移民家庭消费碳足迹的主要来源是能源消耗,其次为房屋建设和交通运输,家庭洗涤剂、畜禽肉类饮食消费、衣着服饰类的碳足迹所占比例较小。(4)人口数量、收入水平、消费水平、非农化程度是其重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