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研究通过投加琥珀酸提高了豆制品废水中小球藻产量。结果表明,投加琥珀酸剂量为550mg/L时最佳,菌体产量达到2367mg/L。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投加酒石酸钾钠提高了乳品废水中光合细菌产量。结果表明,最佳酒石酸钾钠剂量为550mg/L,菌体产量达到2367mg/L。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通过投加铜离子改善了印染废水中红螺菌的产量。结果表明,最佳铜离子剂量为10mg/L,菌体产量达到5400mg/L。  相似文献   
4.
以马铃薯汁(PDA)培养基为筛选培养基,从自然界枯枝腐木中筛选产多糖真菌,经平板初筛、摇瓶复筛获得最优菌株TL-8,胞外多糖产量达1.1 g/L。经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鉴定,TL-8菌株鉴定为白囊耙齿菌(Irpex lacteus)。在发酵基本培养基初始条件下,分别以培养条件(如温度、摇床转速、pH值、发酵时间等)和培养基成分(如氮源、碳源)作单因素优化,并根据单因素优化结果筛选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确定白囊耙齿菌TL-8产胞外多糖的最优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发酵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采用乳糖(12 g/L)和葡萄糖(28 g/L)作复合碳源,采用酵母膏(6.0 g/L)和豆渣粉(9.0 g/L)作复合氮源,pH值6.0,摇床转速160 r/min,装液量为100 mL/250 mL,培养温度30℃的条件下培养8 d,白囊耙齿菌TL-8的生物量达15.78 g/L,胞外多糖产量达5.49 g/L。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碳源、氮源、pH、温度、接种量、转速、时间为单一变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从7个因素中筛选显著性因素,对筛选出的显著性因素进行最陡爬坡试验,采用Box–Behnken试验探究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pH、葡萄糖质量分数和酵母膏质量分数是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显著性因素;在接种量9%、pH 5.7、葡萄糖质量分数4%、酵母膏质量分数1%、时间7 d、温度28 ℃、转速170 r/min的条件下,茯苓胞内多糖的含量为(5.82±0.18) g/L,生物量为(14.63±0.21) g/L,分别为未优化前的1.6倍和2.0倍。与常规栽培相比,茯苓菌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时间大大缩短,减少了松材消耗,且茯苓菌液体发酵培养基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