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利用重庆市1999-2007年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粮食平衡系数、距平系数和粮食盈缺量等指标,分析了重庆市40个区县的粮食盈缺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区县未来粮食的平衡状况.结果表明,一方面,重庆市耕地总量不容乐观,人口不断增加,粮食产量波动却十分明显,三者的变化直接导致人均粮食生产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以全国为参照,重庆市与全国人均粮食占有率比较接近,一直被划为中国的产销平衡地区.预计到2030年,重庆市的粮食供求可达到基本平衡.但从市内看,不同区县的人均粮食生产水平差异显著,因此应对不同地区的耕地实行分区管制原则,以确保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目的是因地制宜地进行农用地及其他用地的布局和农用地耕作制度的改革与调整,发挥最大的土地生产潜力,对于缓解人地矛盾,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尤其是耕地的可持续利用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以重庆市云阳县为研究区域,基于2008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利用ArcGIS9.2的空间分析功能,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标准确定的耕地定义为依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处喀斯特地区的云阳县适宜耕地的土地面积比重不大,根据这样的形势提出了充分利用三峡蓄水产生的大面积水面和通过土地开发整理来提高全县的耕地利用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