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稻水象甲 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 属象虫科稻象属,是全球水稻生产的一种重要害虫,在我国被列为进口植物检疫对象。由于其对水稻极具危害性,我国对稻水象甲检疫工作十分重视。国外对此虫研究较早、有关资料较丰富。现将稻水象甲的形态、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有关监测、防除技术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甜菜夜蛾是一种抗药性极强、暴食性的蔬菜害虫之一。通过低毒低残留农药替代高毒农药防治甜菜夜蛾试验,在甜菜夜蛾低龄幼虫盛发期每667m2采用1%威克达EC20~30g、10%除尽悬浮剂40~50g、2.5%菜喜悬浮剂40~50g、10%福先悬浮剂45~60g、1.5%华戎1号EC13g、2.2%斗夜EC50g,替代高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药效持效期为7d以上,防治效果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顺义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顺义区是全市蔬菜主产区之一。通过开展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建立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3大标准体系,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从2002-2006年,在蔬菜上累计推广杀虫灯、防虫网和黄板等物理防治技术20266hm2,节本增收9386.29万元。  相似文献   
4.
设置黄板诱集成虫是斑潜蝇、白粉虱测报和防治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茄果类及瓜类蔬菜田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黄板下端高于作物顶部20cm的诱杀斑潜蝇、白粉虱虫量分别是黄板下端和上端与作物顶部平齐2种高度的1.2 ̄1.5倍和1.2 ̄1.6倍;20块/667m2插板密度诱杀斑潜蝇、白粉虱数量是10块/667m2的1.5 ̄1.6倍,与30块/667m2基本相当。试验为黄板诱杀斑潜蝇、白粉虱的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田间小区试验结果显示:420g/L磺草.莠去津悬浮剂、33.00%硝磺草.莠去津悬浮剂、55.00%硝磺草.莠去津悬浮剂(耕杰)等药剂苗后茎叶喷雾处理防治甜玉米田间1年生杂草,与单剂比较,不但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对作物安全性更高。药后7d防效90.00%以上,持效期30d以上。  相似文献   
6.
灯光诱杀防治韭菜迟眼蕈蚊(韭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韭菜迟眼蕈蚊(Bradysia odoriphagaYang et Zhang)的幼虫俗称韭蛆,是韭菜的主要害虫。它以幼虫为害韭菜叶鞘、幼芽和鳞茎,引起鳞茎腐烂、叶片枯死,轻则造成植株枯黄倒伏,重则缺苗断垄,严重影响韭菜产量和质量。由于韭菜迟眼蕈蚊常年发生,为害严重,年年都必须进行防治。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照试验结果,认为常用的20W 黑光测报灯和200W 白炽测报灯对褐稻虱和白背稻虱诱集效果基本相同。另一试验测定结果,白背稻虱扑灯强度与白炽灯光源功率大小成“S”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8.
稻飞虱自然种群扑灯行为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背稻虱自然种群扑灯日照阈限为0.91x,其典型的扑灯活动是一个扑灯量呈型的节律性过程。这种扑灯节律是其种群离株起飞节律的一个局部反映。 33米和1.3米两个高度的对照灯诱试验表明,前者灯下稻飞虱诱集量通常大大高于后者灯下诱量。表明稻飞虱种群存在趋光延迟现象,即夜间离株后首先表现强烈的升空飞行习性,在经历一定时间和距离的飞行活动后趋光表现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9.
最近,对运城、临汾两地区六个平原丘陵县进行了农田丰产林考察,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就农田营造丰产林有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提出下列看法和建议,供参考。一、农区发展事产林的目标和类型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下原农区为了提高农田产值。把杨、桐树当作经济作物发展起来,在以生产粮棉为主的农田上,营造起丰产林。其目标就是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增加单位面积的总产值。根据各乡、村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和粮食生产的情况,农区发展丰产林可分为以下两类型。1、以粮为主,间植林木主要指仍以生产粮食为主,采取大株行距(为30—50×5米),粮桐间怍,每亩栽泡  相似文献   
10.
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包括朔县、大同等8个县(市),海拔1000—1200米,年平均风速2.7—2.8米/秒,8级以上大风日数年均21—33天,最多达50多天。本区土壤砂性大,肥力低,结构差,遇有大风,便起尘暴。部份地区有固定、半固定小型沙丘,风大沙多,风蚀严重,是本区主要自然灾害。如朔县城西的农地,一个风沙危害季节要吹走0.5——1厘米的表土。如何根据风沙的危害程度科学地确定主林带、副林带的间距和林带的走向,决定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