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从组织分布、各毒株利用率、配体结合区介导感染的能力及β亚基胞质区作用等方面论述了4种整联蛋白αvβ1、αvβ3、αvβ6和αvβ8的研究进展,旨在阐明各整联蛋白决定口蹄疫病毒宿主组织嗜性的作用,并为口蹄疫病毒致病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参照已公布整合素β1亚基的基因组序列,设计并合成了对克隆引物,以RT-PCR方法从牛肺组织扩增出约2 400 bp的β1基因,经回收纯化连入PGEM-T载体,测序.依照测序结果设计1对原核表达引物,1对真核表达引物,分别以克隆载体PGEMβ1为模板扩增目的片段,经相应的EcoR I、XhoI和EcoR I、XbaI酶切纯化后,在T4DNA连接酶的作用下,定向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zero(+)中,PCR、酶切鉴定及序列测定表明,成功构建了β1亚基原核表达载体pETβ1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β1.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环县绒山羊冬季饲养效果,把6月龄的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辽宁绒山羊(♂)×子午岭黑山羊(♀)杂种一代羔羊(简称F1代羔羊)作为试验对象,以环县农民群众传统采用的饲养模式——放牧加少量补饲(简称"放牧+补饲")作为对照,采用全舍饲方式对两个试验群体进行60d的育肥试验,综合测定绒山羊羔羊的生长结果、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指标,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两个试验群体内,全舍饲组的育肥末重、育肥期增重、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均极显著高于"放牧+补饲"组(P0.01)。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02.5g、10.75kg和47.66%,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87.2g、3.46kg和12.54%。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平均日增重、胴体重和屠宰率分别是117.2g、11.71kg和49.62%,分别较"放牧+补饲"组提高了96.7g、4.16kg和13.83%。全舍饲组的失水率和嫩度显著低于"放牧+补饲"组(P0.05),其它肉品质指标在全舍饲和"放牧+补饲"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子午岭黑山羊羔羊和F1代羔羊全舍饲组的纯收入较"放牧+补饲"组同类型羔羊分别提高了110.2和75元。因此,较传统饲养模式,全舍饲育肥能够明显增加环县绒山羊羔羊冬季生长效果和产肉性能,改善部分肉品质,显著提高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对6头健康成年牦牛颈静脉放血致死并取出心脏,经左右冠状动脉同时灌注甲醛碳素墨水,再经40g/L多聚甲醛水溶液充分固定,取心室组织块石蜡包埋、切片,光学显微镜观察,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并照相。结果显示,牦牛心室微循环床中微动脉的直径小于100μm,以分叉状或梳状发出分支,走行多弯曲,呈蛇行状或螺旋状。终末微动脉管径均小于15μm。牦牛的毛细血管直径小于10μm。毛细血管之间形成H形或Y形的广泛吻合。吻合的毛细血管主要有3种不同的来源。牦牛微静脉的直径小于300μm,呈树根样结构。一条微静脉由若干条不同来源的毛细血管结合而成。牦牛心室肌中存在着动静脉吻合。  相似文献   
5.
口蹄疫病毒前导蛋白为一种木瓜蛋白半胱氨酸酶,用一个半胱氨酸区作为亲和试剂.由于结构上的特殊性,使其能够进行自身切割,从正合成的多聚蛋白中游离自己,并通过切割宿主蛋白eIF的两种相似因子4GⅠ和4GⅡ减弱宿主细胞转录自身mRNA的能力,尤其使α/β干扰素的翻译受到抑制,从而为病毒的复制及感染创造有利条件.文章从结构特点、功能特性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6.
口蹄疫病毒3D基因的克隆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RT-PCR技术,对AsiaⅠ型口蹄疫病毒的3D基因进行克隆,并对其序列进行比对,同时利用Ex-pasy等生物软件对3D蛋白的二级、三级结构及生物学特性进行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3D蛋白在口蹄疫各血清型间高度保守,分子中含有一个糖基化位点及多个酪氨酸、苏氨酸、丝氨酸位点,并存在一个单股正链RNA病毒依赖RNA多聚酶的催化区;结构特点显示3D蛋白为口蹄疫病毒复制所需的多聚酶.  相似文献   
7.
河西绒山羊次级毛囊超微结构的周期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成年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超微结构的周期性变化过程,为研究绒山羊绒毛生长的分子调控机理奠定形态学基础。【方法】活体采集的皮肤样品,经3%的戊二醛前固定和锇酸的后固定,通过上行酒精梯度脱水后进行包埋。制作河西绒山羊一年周期内每个月的皮肤超薄切片,经铀和铅双染色后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超微结构的观察、拍照和分析。【结果】河西绒山羊次级毛囊组织的超微结构随着毛生长周期呈周期性变化,可分为5个不同的时期,即1-2月为休止期、3-4月为生长前期、5-8月为生长期、9-10月为退行前期、11-12月为退行期。【结论】阐述了河西绒山羊次级毛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循环过程中所处的5个不同的时期,为绒山羊绒毛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超微结构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了从分子水平了解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ORF5和ORF7基因的特征,并为PRRSV的遗传进化和分子变异研究提供资料。对宁夏地区流行的PRRSV进行采样分析,运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了PRRSV NX-1/2008毒株囊膜蛋白基因ORF5与衣壳蛋白基因ORF7,并对其进行了克隆,随后利用DNAS-TAR生物软件进行了同源性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显示,PRRSV NX-1/2008毒株的ORF5,ORF7基因均与JXa-1/2007等高致病性毒株高度同源,ORF7的氨基酸同源性则达到了100%。与空间距离较远的JXa-1/2007毒株相比,NX-1株的ORF5基因在中和抗体决定区196位上发生突变,而与相距较近的HUB-1/2006,CH-1 a/2001等毒株相比较,则无此突变;与CH-1 a/2001毒株相比,GP5蛋白的免疫原性核心位点B 39位的F→I,在诱导中和抗体起重要作用的33位糖基化位点N→S,同时,诱骗位点A(30~38氨基酸)的32,33和35位氨基酸都发生了突变。NX-1株的ORF7基因与国内CH-1 a/2001等低致病性毒株间的突变有69%位于抗原决定区,而其中有56%是高致病性毒株的主动突变。研究表明,分离的PRRSV高致病性毒株与低致病性毒株的抗原性在基因组上有较大范围的变异,且这种变异可能还主要位于免疫决定区。  相似文献   
9.
不同荧光染料对苜蓿原生质体染色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紫花苜蓿品种甘农4号(Madicago sativa L.‘Gannong No. 4’)愈伤组织酶解的原生质体为材料,采用FDA、罗丹明B、罗丹明6G、吖啶橙和DAPI共5种荧光染料对原生质体进行染色效果比较,以期为原生质体活力测定、细胞核计数及原生质体融合过程的观察提供参考。结果表明:FDA、罗丹明B、罗丹明6G和吖啶橙均可使紫花苜蓿原生质体清晰染色,可用于细胞融合时亲本原生质体的标识。FDA是检测原生质体活力的理想染料;吖啶橙和DAPI可对细胞核进行特异性染色,可用于融合时细胞核的观察和计数,前者还可用于检测融合细胞的活力。通过对异源融合体的鉴别及其活力的测定,为摸索融合条件和融合细胞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自然感染病例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变异毒株的致病特点,为其发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资料。对临床感染病例的肺脏、脾、肾、淋巴结等组织进行了显微和超微病理结构变化的观察。PRRSV变异毒株的病理损伤以间质性肺炎和全身性急性淋巴结炎为特征,伴有肝、脾、肾、心脏、胃和肠等器官的变性坏死;肺泡巨噬细胞、淋巴结及脾脏中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均被不同程度的感染,并含有大量病毒包涵体。研究表明,PRRSV变异毒株的组织嗜性与中国典型毒株ch\|1a相比已有较大的改变,其感染会引起全身性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