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篇
  5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87年自东北农学院马铃薯区域试验材料(东农85-3334)上分离到烟草坏死病毒(Tobacco Necro-sis Virus简称TNV)。  相似文献   
2.
锡林浩特市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锡林浩特市50a(1961-2010)日照时数以及总云量、低云量、降水量和水汽压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分析其变化趋势,利用滑动T检验法和累积距平结合的方法进行突变分析,并根据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变化趋势及其与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的对应关系对日照时数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锡林浩特市年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60-90年代,年均日照时数呈持续增加趋势,90年代达到最大,进入21世纪后,年均日照时数则明显减少;四季中夏季日照时数呈极显著增加趋势(P<0.01)。各季日照时数偏少期为20世纪60-70年代,偏多期为80年代-21世纪初;各月日照时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增加最多的为8月;年日照时数在1985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突变,季日照时数发生突变是导致年突变的原因,尤以春季和夏季最为显著;云量是决定日照时数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日照时数增加还与夏季、冬季水汽压以及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EOS/MODIS植被供水指数监测锡林郭勒地区土壤湿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锡林郭勒盟13个测墒站0-10cm土壤相对湿度和对应时段MODIS卫星资料,分析植被供水指数(VSWI)与土壤相对湿度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二者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土壤相对湿度监测模型.运用该模型反演的土壤相对湿度分布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从动态监测旱情的变化角度,用植被供水指数(VSWI)监测了锡林郭勒草原在2011年8月旱情的发生、发展和加重过程.说明植被供水指数法适用于植物生长季大范围的干旱监测,通过动态监测,可为及时、准确掌握大范围土壤水分状况和旱情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5.
<正>在我国城市电网智能化发展迅速的前提下,对智能农网的发展水平进行科学研究,并对智能农网的发展水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合理评价,为农村电网的规划改造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1智能农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1.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智能农网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2]。全面性原则。指标体系要具有全面性,应涉及较多的信息,涵盖较广泛的范围,要全面地反映农村电网智能化  相似文献   
6.
利用遥感信息建立草原冷季载畜量计算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1988-1997年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不同草原类型观测的牧草产量、地面气象数据及相关的NOAA气象卫生遥感资料,分别建立了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牧草估产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冷季的草地牧草残留量、牧草贮存量、草场利用率、家畜采食率、冷季天数及草地积雪情况等建立了草原冷季载畜量计算模型,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锡林浩特市50年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贺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9):271-278
为了预估锡林浩特市未来降水演变趋势,为制定流域治理规划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气候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锡林浩特市1961-2010年50年降水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弱减少趋势,夏季和秋季呈减少趋势,夏季尤为明显,但夏季降水量对年降水量的贡献最大;春季和冬季虽呈弱增加趋势,且春季大于冬季。各月降水量呈现出偏多和偏少波动变化趋势,其中减少最多的是8月,其次是7月。年降水量历史极大值出现在1974年,极小值出现在2005年,极差达359.9 mm。多雨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70年代末期以及90年代,少雨期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和2l世纪初。降水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变化周期在小尺度上变化频率较高,而在大尺度上相对较低,分别以2~5年和10年左右周期表现显著。1999年是50年年降水量变化的显著突变点,由多雨期转为少雨期。  相似文献   
8.
贺俊杰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44-248
为了合理利用太阳能和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提供依据,利用2010年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太阳总辐射(Rs)资料,采用线性关系进行最小二乘拟合,分析该区的光合有效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典型晴天日和阴天日的PAR和Rs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前者的值明显大于后者;PAR的月平均总量为8.15 MJ/m2,年总量为2983.1 MJ/m2,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日总量季节变化较明显,夏季最大,冬季最小;PAR/Rs晴天日的值明显小于阴天日,全年平均值为0.497,月平均值在0.422~0.544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夏末的8月,为0.544,最小值出现在冬季的1月,为0.42。PAR/Rs的变化幅度和当地的天气气候有关,受天空云、大气气溶胶、大气中水汽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半个世纪来锡林郭勒盟地区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近49年(1960~2008年)锡林郭勒盟各台站的气温资料,对锡林郭勒盟地区近49年的年、季节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及最高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各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最低、秋季最高气温上升明显。全盟年平均气温增温速率为0.43℃/10a,偏大于全国增温速率。最低气温增温比平均增温显著,平均气温增温...  相似文献   
10.
大庆市处于松嫩平原腹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干旱地区。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市农村经济步入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结合大庆实际,确立了旱作农业的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旱作农业工程,使全市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农村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一、推广应用先进技术科技含量的高低,是决定旱作农业成效的关键。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优化、二调整、三结合”的综合生产措施。“一优化”即优化品种结构,大力引进推广抗旱、耐旱的优质良种。“九五”期间,共引进抗耐旱农作物品种56个,重点推广了7个,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