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是我国典型的半干旱农业区,常年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面对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近年来该市积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其技术体系日臻完善。 完善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的技术体系,变“三跑田”为“三保田”,使旱农区的生产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其主要技术措施是平田整地、修筑梯田等。 完善以蓄水保墒耕作为主的技术体系,使土壤墒情、肥力和产量水平得到提高,生态状况得到改善。主要措施是秋耕壮垡、“三九”镇压、耙耱等。 完善以覆盖为主的技术体系,达到增温、保墒、提高单的目的。主要措施是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 完善以有机旱作技术为主的技术体系,为秸秆还田和积造有机肥开辟了广阔途径。主要措施是积造有机肥、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过腹还田。 完善以平衡施肥与抗旱剂技术应用为主的技术体系,以肥调水,以剂保水,使肥料利用率、水分利用率得到全面提高。 完善以抗旱品种改良、繁育和应用技术为主的技术体系,既实现对光、热、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又获得增产。  相似文献   
2.
对大同市农民增收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西省大同市位于黄土高原最北部,属于干旱冷凉地区,辖有9个农业县区,166.5万农业人口,共有耕地36万hm2。通过对2006-2008年全市农民的收入状况做了详细调查及影响农民增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提一点看法和建议,以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促进大同市农产品质量的提升,从影响农产品质量的三个因素入手进行分析,并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措施。一是加大对农业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二是依靠科技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三是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四是加大对农产品及加工产品的认证力度,创立品牌;五是加大执法力度,做好农畜产品市场的抽检工作。  相似文献   
4.
打造农业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大同市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属高寒冷凉地区,是北部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境内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多样,雨热基本同期,昼夜温差较大,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目前,全市共有耕地35.30万hm^2,农业人口166.48万,占总人口的62.00%,农业生产已逐渐形成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农、科、教相结合的产业化格局。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79.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1.00元。这些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农业发展现状,为大同市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就是建立农户、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流通市场、技术推广、安全检测、信息服务等相关支持体系,通过产业链在一定区域内的大量集聚发展.形成产业间的关联和协作效应,成为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群落。在推动发展农业优势产业集群过程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6.
马铃薯提质增效是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必然需求和重要研究课题.在大同市高寒冷凉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应用推广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包括秋耕整地、优选品种、水肥滴灌、中耕培土、地膜覆盖、低垄高培、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技术要点,确保大同市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在露地栽培条件下,草莓上市时间一般在5月份,上市时间短,且集中,不能满足人们对草莓鲜果的长期需求。90年代初,草莓的设施栽培技术在我国日渐成熟,尤其是能够实现早结果的促成栽培,更得到了迅猛发展。1999年,我们从沈阳等地引进草莓新品种,在大同县中心苗圃日光温室内进行栽培试验。通过配套技术的实施,基本上春节前草莓即可上市,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提质增效是新形势下农业生产的必然需求和重要研究课题.在大同市高寒冷凉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应用推广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包括秋耕整地、优选品种、水肥滴灌、中耕培土、地膜覆盖、低垄高培、病虫害防治、及时收获等技术要点,确保大同市马铃薯生产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9.
<正>大同市位于山西省北部,介于内外长城之间。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0.33万hm2。在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中,除干旱外,土蝗的为害最重,严重制约本市的农业生产发展。  相似文献   
10.
加快大同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大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多的现状,文章详细分析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特点以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强教育培训、抓订单、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发展乡镇企业和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体制改革等5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