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小麦糯性基因多重PCR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通过一次反应能够同时鉴定3个小麦糯性基因(Wx-A1、Wx-B1和Wx-D1)的多重PCR反应体系,研究了PCR反应组分和循环参数对多重PCR反应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体系中的引物浓度比例和反应的Tm值是多重PCR成功的关键,当引物浓度比例(SSR/MAG267)为1(0.1 μmol/L∶0.1 μmol/L)~1.22(0.11 μmol/L∶0.09 μmol/L)、Tm为58℃时,Wx-A1、Wx-B1、Wx-D1基因的多重PCR结果最好.该多重PCR方法能快速高效地鉴定3个Wx基因,可用于糯麦选育和小麦品质育种的复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2.
以显性白花油菜W62为母本与显性黄子油菜H440杂交、回交,经多代连续定向选择育成了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双低恢复系RW16,具有黄子和白花的特性.该恢复系具有较好的抗性和良好的品质性状,其芥酸含量平均为0.84%,硫甙含量平均为26.71μmol/g,含油量平均为46.78%,符合国家优质标准,属于高含油量油菜品种.该恢复系产量一般配合力良好,配制的杂种F1代子粒暗黄色,植株花色乳白,含油量和产油量杂种优势明显,普遍高于对照秦优7号.  相似文献   
3.
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了1个小麦U - box蛋白基因Ta- UBXI,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基本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 - UBXl基因全长2059 bp,具有完整的ORF编码框,编码553个氨基酸;在N端存在1个显著的UBX保守结构域,该蛋白序列不存在跨膜区或信号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序列组成、高级结构及活性位点等方面,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同类U - box蛋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用电子克隆方法获得了1个小麦U-box蛋白基因Ta-UBX1,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从氨基酸组成、基本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Ta-UBX1基因全长2059 bp,具有完整的ORF编码框,编码553个氨基酸;在N端存在1个显著的UBX保守结构域,该蛋白序列不存在跨膜区或信号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在序列组成、高级结构及活性位点等方面,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同类U-box蛋白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油菜Ogura-CMS是由细胞质中线粒体嵌合基因Orf138和1对隐性细胞核基因(rfrf)共同控制的一种最稳定的雄性不育材料,是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本研究根据不育基因Orf138和恢复基因Orf687的基因序列,设计2对PCR特异引物,以自育的Ogura-CMS不育系、恢复系以及杂交F1代植株的DNA为模版,建立了同时扩增不育和可育恢复基因的的二重PCR体系,用于油菜Ogura-CMS恢复系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果表明,以建立的二重PCR体系用于F2代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其结果与常规测交结果完全吻合,可以有效提高其选择效率.本研究所建立的油菜萝卜质雄性不育恢复系分子标记二重PCR体系检测结果稳定可靠,为油菜Ogura-CMS恢复系的选择提供了一种实用可靠的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F-box蛋白在小麦发育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利用电子克隆技术获得了一个小麦F-box蛋白基因,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质从序列特征、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高级结构及功能域等方面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F-box蛋白由362个氨基酸组成,在N端和C端分别存在一个F-box保守结构域和一个DUF295保守结构域(功能未知),该蛋白质二级结构中以α-螺旋(23.48%)、扩展束(25.41%)和无规则卷曲(47.24%)为主,在94-115位点处可能存在一个由内向外的跨膜区,N端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亚细胞定位于细胞质中;该F-box蛋白与二穗短柄草、玉米和水稻的F-box蛋白相似性较高,进化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共培养基中添加L-半胱氨酸,研究了L-半胱氨酸对农杆菌介导的大豆子叶节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L-半胱氨酸对大豆子叶节的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质量浓度为500 mg/L时转化效率最为显著。以此浓度为基础,通过GUS染色和分子检测,得到了大豆转基因植株,使转化效率由不加L-半胱氨酸的1.17%提高到了2.21%。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品系下胚轴再生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甘蓝型油菜高含油量双低恢复系,育成高含油量双低油菜杂交种,以2个不同甘蓝型黄籽油菜高油双低品系(GY1、GY2)下胚轴为外植体,采用正交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中2,4-D和6-BA质量浓度、预培养时间、分化培养基中NAA和6-BA质量浓度组合以及AgNO3质量浓度5种不同因素对其下胚轴芽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除AgNO3质量浓度外,其他4种因素对2个油菜品系下胚轴芽苗再生均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2个油菜品系间和不同处理间的芽苗再生频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油菜品系与处理间存在明显互作效应。4d苗龄,在MS+6-BA 0.5mg/L+2,4-D 0.5mg/L预培养基上预培养3d后,在添加NAA 0.05mg/L+6-BA 2.0mg/L的分化培养基中芽苗再生频率最高,GY1和GY2的下胚轴芽再生频率分别为45.2%和41.7%。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高油品系的下胚轴再生体系,为高含油量油菜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离克隆与植物互作的大丽轮枝菌致病相关蛋白基因,利用SMART技术构建了大丽轮枝菌酵母双杂交c DNA文库。结果表明,构建的文库滴度为5.2×107cfu/m L,库容为3.9×107cfu;文库c DNA插入片段长度主要分布在0.5~2.0 kb,平均为1 kb;文库重组率为96%。表明文库质量较好,为筛选与植物互作的大丽轮枝菌致病蛋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12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在周口地区的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对秦优7号等多个杂交油菜品种在河南周口地区的产量、农艺性状、生育期、抗逆性以及品质性状进行综合比较,旨在筛选出适合周口地区种植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结果表明,秦优7号、秦优10和秦优33等3个品种在丰产性和抗逆性以及品质性状等多方面表现优良,可在周口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