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3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余姚是“中国榨菜之乡”,榨菜种植面积约15.6万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为进一步提高余姚榨菜的产量和品质,我们选用了“丰山牌”榨菜专用肥,于2001年9月开始在余姚市小曹娥镇曹一村的240亩榨菜地上进行肥效试验。榨菜专用肥的核心物质是高效微生物态氮(MMN),它是高效有机天然生物肥料,是浙江大学最新研制的,2001年1月12日浙江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棉花新技术的推广应用,2005年本市同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合作,进行棉花无土苗移栽试种.  相似文献   
3.
对6个春榨菜品种植物学和瘤状茎的性状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甬榨2号植株生长势强,瘤状茎经济性状好,且适应能力较强,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棉花苗期的时候 ,多种原因会造成缺株断垄现象 ,这时就要进行补苗移植。老的移苗方法是 ,在缺株处用移苗器打个孔 ,用移苗器从备用的苗处移过来植入缺株孔 ,并浇上水。这种移苗方法因为移苗时根系受伤 ,吸水能力受到影响 ,往往缓苗慢、且活株率也较低 ,要浇足水 ,才能加快缓苗。最新试验收稿日期 :2 0 0 4 - 12 - 13表明 ,当移苗器在取苗时 ,移苗器内的土被压实了 ,尽管根系已受伤 ,但并不致命 ,不浇水问题不大 ,浇了水反而不行。因为未压实的土在水的作用下内应力 (取苗时产生的 )瞬时释放 ,这会把原受伤苗的毛细根拉断许多 ,所以移苗当…  相似文献   
5.
我镇常年种植棉花400hm^2左右,占余姚市棉花面积22%,从2001年开始试种杂交抗虫棉“南抗3号”以来.目前常年种植杂交抗虫棉面积已占本镇棉花面积90%以上。杂交抗虫棉的推广给本镇广大棉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常年皮棉产量稳定在1500kg/hm^2上下,比常规棉增产30%以上.且具有节本增效、减轻劳动强度、减少环境污染等好处。但近几年大面积推广种植“南抗3号”以来,也表现出抗逆性较差,高温干旱蕾铃脱落多,早衰严重和棉铃偏小等弱点。因此,为寻找替代“南抗3号”的接班品种,今年引进各地优良品种共11个,进行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6.
"南抗9号"是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经过2004~2006年的试种、示范,已在本地棉区表现较好,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比当地主栽品种"南抗3号"年平均增产10%以上,"南抗9号"具有高产、优质、抗病虫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南抗9号”是南京红太阳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抗虫杂交棉花新品种。经过2004~2006年3年的试种、示范.已在本地棉农中发挥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平均比当地主栽品种“南抗3号”增产10%以上.“南抗9号”具备高产、优质、抗病虫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余姚市地处浙东沿海的宁绍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均温16.4℃,年降雨量 1200~2 000毫米之间。夏季当地瓜类生产以西瓜为主,其他瓜类包括厚皮甜瓜种植很少,我们于1998~1999年在棉区、稻区和半山区组织实施日本网纹甜瓜引种试验,现将适合浙东沿海地区网纹甜瓜生长的栽培技术和生产条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2005年浙江省余姚市黄家埠镇农技站在总站的指导下,对引进各地10个棉花优势品种进行比较试验。根据这10个品种的区域试验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品种抗虫性能都较好,未见明显的较弱抗逆性品种。分析了解浙江棉花品种现状,提出要选育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棉花品种,为进一步改良棉花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杂交抗虫棉品种的普及,结铃率普遍提高,单产也随之增加,部分棉田因肥力充足及前期管理失控生育推迟,晚秋棉桃比重加大,加上10月份气温偏低(光照又少),低于棉铃发育要求,使一些秋桃在下茬种植前不能正常吐絮,产量和品质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适期催熟,已成为晚熟棉田生产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为了寻找经济有效的催熟技术,作者进行了晚熟棉应用克无踪催熟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现将克芜踪催熟效果及应用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