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牛头山镇地处丘陵地区,农业生产主要以水稻生产为主。由于受丘陵地带地貌特征限制,该镇水稻田块相对较小,适宜推广的插秧机以步行式小型插秧机为主,如东洋PF455S型插秧机。机插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对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现就水稻高产高效机插技术,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2.
秦州区麦收后复种油菜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秦州区南部山区日照短、光照不足,农作物生长一年一熟有余两熟不足,并且麦收后土地休闲时间长、利用率不高。麦收后复种油菜,能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和作物茬口,培肥地力,增加农民收入,经济效益明显。油菜是秦州区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30万亩左右,历史上以种  相似文献   
3.
进行天水市秦州区南部二阴山区西葫芦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晶莹十一号、特早嫩产量较优,其主要农艺性状、生长势及抗性均优于对照早青一代,可在当地作为主要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秦州区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一膜三收免耕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膜多收免耕高效栽培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内容,它具有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病虫危害等特点,可实现“一膜三收,两年三熟”。目前天水市秦州区一膜多收免耕高效栽培技术主要模式有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甜玉米)、地膜玉米-冬油菜-架豆王(西葫芦)、地膜玉米-冬小麦-大白菜等,尤以地膜玉米-冬油菜-夏大豆模式的产量最高,效益最好,近年来在天水市秦州区累计示范推广面积0.91万hm^2,玉米平均折合产量10072.5kg/km^2,冬油菜平均折合产量3278.1kg/hm^2,复种夏大豆平均折合产量3957.3kg/hm^2。现将该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重大病害之一。天水市秦州区西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河谷、半山、高山垂直海拔(1100~2716.90m)差异大,形成了区域小气候类型,农业有害生物种类多、危害重。这种区域小气候类型,也使得小麦条锈病在当地既能越冬(1900m以下)又能越夏(1500m以上),构成周年侵染循环。即使抗锈良种不断更新,但在三五年内便即丧失抗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优质大豆良种大豆巨人、中黄13与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进行春播和夏播比较试验表明:大豆巨人、中黄13春播比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分别增产1038kg/hm^2、972kg/hm^2,夏播比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分别增产775kg/hm^2、655kg/hm^2;主要农艺性状、生长势及抗性均优于当地种植的通农8号,为品种的更新换代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