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林业   6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蛀梢期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集指标法、幂指数法及m-x-回归检验的测定,探讨了纵坑切梢小蠹成虫蛀梢期在林间树冠不同部位的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该虫在林间的整株树冠上及不同方位、不同层次上均属聚集分布.用Blackith提出的聚集均数来测定聚集原因,当λ<2时,聚集的主要原因由环境所致,当λ≥2时,除受环境影响外,还与成虫取食行为有关.把树冠内各方位、各层次的成虫均数与整株的成虫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是相关极显著,而南面、中层更具代表性,可代表整株作为最适抽样部位.  相似文献   
2.
对松纵坑切梢小蠢生物学特性、发生与为害同生态因子的关系和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松纵坑切梢小蠹在辽阳地区1a1代,为害长达240d以上。20a生以下中幼林的被害指数几乎是35a生以上林龄的2倍;混交林的被害指数是油松纯林的2.7倍;郁闭度0.5以下林分的被害指数是0.7以上的2.5倍;南坡、林缘的被害指数分别是北坡、林内的2.4倍和2.8倍,中上层(第四轮枝层以上)被害较重;树冠南部稍被害重于北部。采取营林措施、林问饵木诱杀、聚集信息素诱杀、根部喷施200倍绿色威雷和1,5%对硫磷粉剂、磷化铝12g·m^-3饵木熏蒸等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松纵坑切梢小蠹防治技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采取营林措施预防,平均梢被害减退率可达到73.5%;林间设置饵木诱杀,平均越冬虫口减退率可达到56.7%;利用聚集信息素诱捕器诱捕,平均梢被害减退率可达到82.2%;根部喷施8%氯氰菊酯微胶囊水剂200倍或1.5%对硫磷粉剂,杀虫效果均在95.0%以上;在平均气温20℃条件下,利用56%磷化铝颗粒剂12 g.m-3熏蒸饵木,第5天的杀虫效果达到100.0%。  相似文献   
4.
经过6a对柳蛎盾蚧初孵若虫的始见期的实际观测,其发生期与每年4月份平均温度的相关性十分显著,并建立了y^^=39.45-2.3x预测式,为搞好该虫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纵坑切梢小蠹的虫情进行观测调查,提出了发生期虫情预报方法,即期距法、物候及温度指标法、回归预报法,以为辽阳地区该虫的发生期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灯塔地区不同杨树品种对杨干象抗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对杨干象具有较强抗性的杨树品种进行造林,通过对灯塔市林业科技示范林18个杨树品种的杨干象危害情况进行调查,按照平均抗虫率将不同杨树品种分为抗虫性强、抗虫性中等和抗虫性差3个等级,从中筛选出适宜在灯塔地区造林绿化的抗杨干象品种,依次为中绥12杨、中黑防杨、盖杨、荷兰64杨、沙兰杨、欧美107杨,并且对杨干象灾害可持续控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危害核桃的小蠹种类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辽宁省核桃栽培区危害核桃的黄须球小蠹,小咪小蠹,核桃咪小蠹,小粒材小蠹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纵坑切梢小蠹越冬成虫种群在树干根际分布情况的调查数据分析,采用对各样地和不同方位的聚集指标测定、幂指数测定和平均拥挤度(m )与均数(x)的回归检验,证明越冬成虫种群属聚集分布。应用对角线、"Z"字型、五点式、棋盘式、平行线式5种取样方法比较,以"Z"字型和棋盘式抽样效果比较好。同时提出不同虫口密度的最适抽样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