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
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新进展许喜堂,王祥正,吉万全,薛秀庄(陕西省小麦研究中心杨陵712100)陕西农科院小麦研究中心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攻关及陕西省科委重点项目资助下,从“七五”期间开始了转移外源有用基因创造优异种质资源的小麦染色体工程育种...  相似文献   
3.
通过EMS诱变普通小麦品系H261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斑点叶突变体LF2010。在自然条件下, 该突变体在三叶期叶片基部开始出现黄色斑点, 随后逐步扩散到全片叶、叶鞘、颖壳和麦芒。斑点部位不存在细胞死亡, 斑点性状的表达受光照和温度诱导, 突变体的色素含量、光合速率随着斑点的出现而显著下降。突变体的株高、有效穗数、单株产量、穗长、结实率和旗叶长等农艺性状显著下降, 但是千粒重和旗叶宽却与野生型无差异。将突变体与正常绿色品系杂交, 对其F1、F2和BC1代的遗传分析表明, LF2010的突变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小麦花药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代谢机理,利用SDS-PAGE电泳对陕农138花药单核早期、单核中晚期和双核期小孢子的全蛋白电泳谱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核期同时出现2条明显的条带或表达丰度大的条带,其分子量分别为50.7、48.2 kD,而这两个条带分别在单核早期和单核中晚期单独出现,认为通过电泳所获得的这些差异蛋白很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某些关键的代谢途径;单核中晚期是小麦花药培养中出愈率最高的时期,这些差异蛋白又很可能与小麦花药培养力的表达调控和代谢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PEG-6000胁迫对小麦三叶期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小麦蛋白质表迭的变化,选取旱地品种蝈D27、陕优225和水地品种新麦18、小偃22、10-31为材料,在小麦三叶期,用18%和35%两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待试小麦24 h后,月TCA丙酮法提取叶片全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小麦在干旱胁迫后的蛋白质带谱,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新麦18的35.0 kD干旱敏感蛋白条带.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后分子量28.0 kD蛋白在水地品种中消失,在旱地品种中正常表达或诱导表达.此外,干旱胁迫使抗旱品种烟D27诱导产生33.0和23.0 kD干旱应答蛋白务带,导致抗旱性弱的水地品种新麦18的35.0 kD蛋白条带消失.对新麦18的35.0 kD蛋白条带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结合质谱分析后发现其含有17种与基本生命活动有关的蛋白,这些蛋白与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代谢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阿勃”小麦单体系统的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于1979年开始,以“中国春”单体通过回交法,连续回交6次基本育成。其性状基本纯合,单体分离出的二体跟对照中的“阿勃”整倍体基本没有差别。每一单体核型均为2n-1=20″+1′=41,且1B 和6B 单体染色体均具有随体,与“中国春”1B 和6B 单体染色体形态一致。为了确保单体系统的可靠性,在第4次回交后按预定的常规程序,用“  相似文献   
7.
麦类作物分子标记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5~1997年最新版CABI(国际英联邦农业文摘数据库)资料,就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讨论了类作物分子标最新进展及存在的问题,(1)遗传连锁图的绘制;(2)比较基因组的研究;(3)性状的分子标记与辅助育种技术;(3)目前小麦分子标记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用RAPD分析6个艺性状不同的小麦-麦抗条锈病衍生系材料,建立与黑麦抗条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结果表明,所用6个随机引物中,4个引物在6个衍生系中扩增出6个黑麦特有的产物,其大小约197-980bp,分别被标记为J17,J18a,J18b,J11a,J11b和D5。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小麦单核中晚期愈伤组织诱导率较高的原因,探讨小麦花药发育的蛋白质代谢机制,本试验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陕农138小麦小孢子单核中晚期和双核期的全蛋白分析表明,在等电点4~7之间可识别约450个以上清晰的蛋白质点,检测到差异点26个,对其中14个质量较好、重复性较高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分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肽指纹图谱分析,并利用Mascot软件在NCBInr数据库搜索,鉴定出11个蛋白质点,另3个蛋白质点未得到有意义的鉴定,11个蛋白质点分别被鉴定为U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1个蛋白点)、叶绿素抗体结合蛋白(1个蛋白点)、pentatricopeptide重复蛋白PPR566-6 (1个蛋白点)、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个蛋白点)、泛素(1个蛋白点)、S-腺苷-L-半胱氨酸水解酶(2个蛋白点)、放氧增强蛋白(2个蛋白点)和假定蛋白(2个蛋白点)。这些蛋白质点的功能涉及到糖代谢、蛋白质降解、细胞防卫等代谢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干旱胁迫下小麦蛋白质表达的变化,选取旱地品种烟D27、 陕优225和水地品种新麦18、小偃22、1031为材料,在小麦三叶期,用18%和35%两种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待试小麦24 h后,用TCA丙酮法提取叶片全蛋白,通过SDSPAGE电泳分析小麦在干旱胁迫后的蛋白质带谱,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新麦18的35.0 kD干旱敏感蛋白条带。结果表明,PEG6000胁迫后分子量28.0 kD蛋白在水地品种中消失,在旱地品种中正常表达或诱导表达。此外,干旱胁迫使抗旱品种烟D27诱导产生33.0和23.0 kD干旱应答蛋白条带,导致抗旱性弱的水地品种新麦18的35.0 kD蛋白条带消失。对新麦18的 35.0 kD蛋白条带进行液相色谱分离结合质谱分析后发现其含有17种与基本生命活动有关的蛋白,这些蛋白与小麦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代谢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