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长荡湖1号”A系和B系选育第二代扣蟹的生长性能和养殖效果,在相同养殖条件下,以未选育的养殖群体扣蟹为对照进行了网箱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大眼至豆蟹阶段,不论是平均体质量、增重倍数还是成活率,“长荡湖1号”B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荡湖1号”A系较对照组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差异不显著。(2)扣蟹阶段,“长荡湖1号”B系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长荡湖1号”A系9月份体质量与对照组接近,其他月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就生长速度而言,在6—7月期间,“长荡湖1号”A系和B系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3)“长荡湖1号”B系养殖效果最佳,具体表现在养殖产量和成活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两个组,且1龄早熟率和饲料系数最低(P<0.05)。(4)就规格分布而言,“长荡湖1号”A系和B系的体质量在3.00~5.99 g和6.00~8.99 g两个区间内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在12.00~14.99 g和≥15.00 g两个区间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蟹规格与其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的关系,本研究综合运用形态特征量化分析及多元统计分析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雄体:100~400g;雌体:50~300g)的形态特征差异,同时比较了不同规格河蟹的性腺指数(GSI)、肝胰腺指数(HSI)、出肉率(MY)及总可食率(TEY)等组织系数差异,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河蟹体质量、壳长及壳宽等形态参数与其性腺发育状态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规格雄蟹有13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而雌蟹仅有11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大规格河蟹与头胸甲侧面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高,而与头胸甲宽度和步足长度相关形态特征的数值显著较低(P < 0.05);(2)形态特征主成分散点图显示,不同规格河蟹虽有部分个体相互重叠,但大体可以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3)就组织系数而言,大规格河蟹(雄体≥300g、雌体≥150g)GSI显著较低,但HSI、MY及TEY等指标显著较高(P < 0.05)。综合分析表明,不同规格河蟹的形态特征及组织系数均存在明显差异,并且河蟹规格及头胸甲尺寸与GS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为商品蟹的选购及亲本蟹的挑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浮游生物在水体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功能,其群落结构能影响养殖苗种的健康和产量。但当前尚不清楚它们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苗池的演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在原位条件下调查了中华绒螯蟹土池育苗过程中水质参数和浮游动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结果发现营养盐总体在养殖后期高于养殖前期。浮游植物检出16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最多(9种),密度为8.27×108~4.96×109 ind/L,多样性指数总体随养殖过程呈下降趋势。浮游动物检出11种,密度为2.65×105~4.78×107 ind/L,多样性指数整体养殖后期高于前期。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球等边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海洋卡盾藻(Chattonella marina)、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i)、海洋舟形藻(Navicula marina),浮游动物优势种为矮小拟铃虫(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