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大豆新品种晋豆30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新品种晋豆30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用高蛋白品种S701为母本,高蛋白品种窄叶黄豆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育成.2003~2004年该品种参加山西省大豆早熟组区试,两年平均单产2 131.5kg/hm^2,比对照晋豆25号增产10%,居第一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披针叶型,透光性好,高蛋白,综合抗性好.2005年3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晋豆30号.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实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使用脱毒马铃薯种薯是解决由病毒性退化引起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皱缩或纵卷成圆桶形、结薯少而小、产量明显降低等问题,是实现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建设自1987年实施以来,已建成了脱毒苗组织培养快速繁殖试验室、网棚和自然隔离生产原原种、原种,良种、大田用种的留种制度和保种技术措施及规范化栽培等一整套生产体系,1988年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使用后,平均亩产达1554.2kg,亩增产954.2kg,增产效果显著,投入产出比为1:13.7,投入与增收比为1:8.45。1 脱毒种薯繁殖体系脱毒马铃薯是根据病毒在植株体内浓度分布不均匀,茎尖生长点的分生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4.
5.
6.
7.
通过2007—2009年的研究发现,在马铃薯植株生长到现蕾期或开花前期,通过适当的温度控制,利用脱毒马铃薯离体羽状复叶的腋芽,以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刺激,经过4~5周后,能够诱导出有效微型小块茎。其个体一般为3.0~8.0 g,最高可达10.0 g以上,后代植株生长健壮,不退化,产量高。采用马铃薯离体叶片腋芽结薯,时间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繁殖系数高,提高了单薯粒重,开辟了马铃薯微型薯生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9.
10.
应用脱毒微型薯是当前马铃薯生产中最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平均增产幅度在40%~80%。但由于脱毒微型薯价格较高,在生产实际中很难大面积推广应用。根据植物生长点分生组织,在激素诱导下生长极性可以发生改变的原理,在马铃薯现蕾至开花前期,截取脱毒马铃薯中下部带有腋芽的羽状复叶,用一定浓度的萘乙酸(NA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和6-苄基腺嘌呤(6-BA1)处理后,经过4~5周的培育,诱导出生产用微型薯。采用马铃薯离体腋芽结薯技术生产微型薯,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种薯质量高,是脱毒马铃薯微型薯扩繁生产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