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林业   10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杨树品种冠径比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个杨树品种冠幅与胸径比例关系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杨树品种冠径比存在极显著差异,107杨、鲁山杨、W46杨、95杨、895杨等5个品种具有生长快和冠径比小的优点。冠径比在品种选择和密度确定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鄂北低山丘陵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桃Jungians regia是世界四大干果之一,湖北省核桃种植业主要在鄂西南、鄂西北中高海拔地区;鄂北随州以低山丘陵为主,山地丘陵占其总面积90%以上,其中绝大部分为低山丘陵.课题组自2001年以来长期在鄂北低山丘陵地区进行核桃品种的引种选育工作,探索低山丘陵地区核桃丰产栽培技术,初步构建了鄂北低山丘陵核桃丰产栽培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3.
4.
经过12年研究,选育出"汉杨2号"(鲁山杨×圣山杨)、"汉杨3号"(I-69杨×鲁山杨)、"汉杨8号"(圣山杨×鲁山杨)等3个杨树杂交新品种,其5 a生单株材积达到0.218 24 m3,0.241 3 m3,0.218 2 m3,其遗传增益为15.18%,26.08%,15.18%;通过初步试验结果,将进一步开展区域造林试验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文明的内涵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生态可持续性、人类福祉及减贫三个方面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旨在为今后的工作提供理论研究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鄂北引种栽培的10个核桃品种坚果的外观品质,并分析测定部分品种核仁的脂肪、蛋白质、矿质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元丰、晋龙3号和辽核4号综合品质较优,其外观品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达到国家标准;中林5号坚果较小,脂肪含量较低,但出仁率高、口感好,可以作为授粉品种使用;当地野核桃果径小、单果质量小、壳厚、内隔壁骨质、出仁率极低,无直接经济利用价值,但蛋白质含量高达26.1%,可用野核桃与核桃进行杂交,选育抗性强、高蛋白含量的核桃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元丰等核桃品种在鄂北的引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鄂北广大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核桃产业,引进元丰等核桃品种,经过4年的早期筛选和8年的区域性试验,综合比较了各品种适应性、坚果品质、丰产性、抗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元丰、晋龙3号、辽核4号等3个品种在鄂北低山丘陵地区表现出很好的适应性,其丰产指标超过对照和其他参试品种;坚果品质达到国家标准,部分指标达到国家特级标准;具有很好的抗旱能力和耐土壤贫瘠,未发现严重病虫害,适合在该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梦想在广袤的山川大地繁衍生根,蓬勃的希望从人们的心灵深处孕育升腾。地处武汉江夏的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历经62年的风雨砥砺,几代人辛勤耕耘,培养出了4万多名优秀生态建设人才,赢得了湖北“绿色黄埔”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随县发展核桃产业的条件,并针对随县核桃产业发展现状中存在的"四个缺乏"的问题,提出了随县发展核桃产业的"规划先行,起点要高;政策扶持,龙头示范;科技攻关,良种良法;复合经营,优化产业"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对湖北省建始县红椿天然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取样,研究该地4个红椿天然群落乔灌草层α多样性特征及其与地形、土壤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个群落Margalef丰富度、Shannon指数、Simpson优势度与Pielou均匀度指数趋势均呈现草本>乔木>灌木的规律。群落T3灌木层4个多样性指数均最低,可能与坡向系数、郁闭度、乔草层多样性和丰富度相关。Shannon指数、地形、土壤物理因子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和毛管孔隙度与乔木层Shannon指数正相关,与草本层Shannon指数负相关。坡度指数与土壤容重正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和乔木层多样性负相关;坡向指数与土壤容重负相关;坡位与其他因子相关性不显著,但影响着土壤含水量和毛管孔隙度;乔木层与草本层、灌木层Shannon指数负相关。红椿天然群落土壤物理因子、地形和Shannon指数三者间两两之间相关性很高,且组间相互影响较大。光资源通过地形的改变,影响土壤养分和群落各群层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