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67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来自不同生态区的茶树品种,在与原产地有较大的时空差异下栽培,其原有特征特性能否得到保持和发展,是资源保存利用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保存在杭州15年以上的不同生态型品种研究结果认为,茶树在跨多纬度种植后,只要是自然适应新  相似文献   
2.
位于川鄂交界处的大巴山、巫山和荆山一带,有一500多平方公里的高山原始森林区,这就是著名的神农架。由于地质年代久远,又未遭第四纪冰川袭击,因而成为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动植物的汇集地。古老的孑遗植物如银杏、铁坚杉、栱桐和珍贵动物金丝猴、苏门羚、金钱豹等都有分布。在茶叶界,神农架亦早就引起人们的注意。唐代陆羽《茶经》载:“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文中的巴山、峡川就是指神农架到峡江一带。三国《广雅》中“荆巴间采茶作饼,成米膏而出之”等记载,也是指神农架一带的茶事活动。神农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是著名植物学家瓦维洛夫认为的世界栽培作物起源八大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3.
广西的大茶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滇、桂、黔毗邻地区为茶树的起源中心,桂西山区正处在这个起源中心之内,故有着十分丰富的大茶树资源,在研究茶树起源和演化上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地位.一、自然条件广西地处我国南疆,位于北纬20°54′~26°20′,东经104°29′~112°04′,北回归线横贯其中,境内地形经过“广西运动”、“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形成了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凹的特点,故又称“广西盆地”.全区面积23.6万km~2,西北部属云贵高原  相似文献   
4.
虞富莲 《中国茶叶》2005,27(3):34-34
短穗扦插育苗是目前最好的育苗方式,但茶苗出圃率低,“三分在于插,七分在于管”,其中的越冬防冻措施又是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小叶种茶区,扦插苗越冬情况对茶苗翌年的长势和出圃率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无任何防御措施下,越冬后一般因冻伤造成的减苗率可达10%-20%,尤其在10月份左右扦插的,由于穗苗多数未能长根,  相似文献   
5.
有资料报道,山东历史上种过茶,并还发现过大茶树,但茶树大面积引种栽培还是最近十多年的事。从东起成山头,西到泰山脚,南接连云港,北至蓬莱境,全省曾有8个地(市)46个县试种了茶树,面积达8万  相似文献   
6.
一 2012年9月27日,赫赫有名的云南勐海巴达大茶树(1号)轰然倒下了.经云南专家现场鉴定,因树势衰弱,再加长期风雨侵蚀、病虫侵袭,树干中部朽腐,不堪树冠重负,导致倒塌,已无生还希望. 巴达大茶树的死在业界引起了哗然.这不仅仅因为它是中国最早发现的最大的野生型大茶树并在海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而惋惜,而是警示人们怎样从它的死亡中吸取教训,对已濒危的大茶树进行亡羊补牢,否则悲剧还会接连发生.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苏农业科学合作研究项目计划草案精神,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一行三人于1989年6月1~15日对苏联茶叶生产与科技情况进行了考察。其间访问了全苏农工委员会食品工业部、全苏茶亚热带作物和茶叶工业研究所、季米里亚捷夫植物生理研究所,参观了马哈拉捷、恰克伐:苏呼密、索契等地的茶园、茶厂和联合公司,受到了苏方热情友好的接  相似文献   
8.
茶树阶段性返白现象的研究——RuBP羧化酶与蛋白酶的变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安吉白茶(Camellia sinensis)是具有阶段性返白现象的温敏突变体。利用SDS-PAGE电泳分析了返白和复绿过程中各阶段叶片可溶性蛋白组分,尤其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的变化,并利用同位素法测定了此过程中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利用内源基质法测定了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并分析了其变化与蛋白质源库代谢、叶绿素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发现安吉白茶在返白与复绿过程中叶片可溶性蛋白的主要变化是RuBP羧化酶大、小亚基含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与RuBP羧化酶活性的变化是相一致的。同时返白阶段蛋白酶活性较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是造成游离氨基酸总量明显积累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和分子鉴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个引物在15份优异资源中得到1050个RAPD位点,平均52.5个位点/引物,70个位点/资源。在所获得的137条可重现谱带中,8条是单态的,129条是多态的,多态性程度达94.2%;引物的多态性相对频度为0.24~0.83,总平均为0.47;遗传距离在0.16~0.62之间,平均为0.37,这可能与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心有密切关系。RAPD数据的类平均法聚类结果显示,15份资源可划分为3个类群,从相似性系数讨论了资源间的亲缘关系。应用12个引物产生的20个特异标记的存在和11个特异的缺失,可以鉴别所有15份优异茶树种质资源。RAPD可以作为茶树优异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系统演化和分子鉴别研究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水田扦插育苗的弊病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富莲 《茶叶》2004,30(2):106-106
现在不论是大型茶树良种繁育场或育苗专业户都用水田建圃扦插育苗。其优点,一是水田地势平坦,稍加平整即成圃床;二是灌排方便,可节省劳力资金。但水田苗圃育苗也普遍出现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看地上部苗高苗大,枝盛叶茂,但地下部根系又短又稀,根冠比严重失调,大大影响了茶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长势。旱地苗圃,全靠人工浇水。尽管相同时间扦插同一品种苗高只有水田苗圃苗的1/2,但侧根粗,吸收根多,根冠比协调,茶农认为这样的苗“活性”要比水田苗好。这道出了本固才能枝荣,根系旺树才能长得好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