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1.
本文选取1963年-2012年我国西南地区102个站点的日降水资料,计算了各站点50年降水集中指数(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PCI),分析了西南地区PCI变化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的PCI大值分布在西南-东北一线,逐渐向西北、东南递减,川东北和四川盆地降水集中最明显;西南地区西北部的PCI值50年内呈下降趋势,东部和南部呈上升趋势,西南地区PCI大值区的范围在扩大,川东北降水集中趋势最明显;西南地区降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在降水集中度增大的同时,旱涝灾害风险也增大,这一变化特征自本世纪以来尤为突出;PCI和PCI距平的空间分布都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西南地区60年代、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本世纪初的PCI距平总体呈正-负-正-负的变化.典型站点巴中年降水量和PCI均增大,与近年来洪涝灾害多发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云垂直结构是影响大气辐射的重要参数,其时空分布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星载激光雷达CALIOP的1km云层产品,计算了中国及周边地区(0-55°N,70-140°E)云的出现概率,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高度单层云的出现概率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的出现概率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少云,热带海域和中国南方多云,多数地区夜间云出现概率略高于白天;除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以外,多数地区单层云比多层云更常见;多数地区高云占单层云的比例最大,而中国大陆南部单层的中云较常见,西太平洋北部海域常被单层的低云覆盖;夏秋两季云出现概率普遍大于春冬两季,尤其印度半岛北部的云主要出现在夏季;蒙古高原和印度半岛北部单层云少于多层云,冬季尤其明显,而中国西南地区东部全年单层云更常见;夏季单层的高云占全年单层云的比例最大,青藏高原部分地区超过35%,这与其地形特征和夏季对流活动旺盛有关.  相似文献   
3.
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1980-2010年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对流层顶等压线基本呈纬向分布,对流层顶的高度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对流层顶等压线梯度有明显的南北变化,北部的梯度值较大,南部较小;②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的高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平均气压值在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这可能与温度的高低和对流活动的强弱有关;③不同季节对流层顶的高度还存在着不同的年(代)际变化,其中秋季和冬季的振荡上升趋势较大,春季和夏季的振荡上升趋势较小;④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不同季节对流层顶存在着不同的周期变化.其中,年平均的对流层顶变化周期为3 a和11a,春季对流层顶的变化周期为5 a,夏季对流层顶的变化周期为2 a和9 a,秋季对流层顶的变化周期为3 a和11a,冬季对流层顶的变化周期为6a和11a.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