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改善作物播种质量提高播种效率,介绍了已获国家专利的一种人力开沟器和一种小麦划行开沟器,详细说明了它们的设计构造、使用方法、使用优点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选育持久抗耐多种病害的小麦核心抗病种质,以奥地利黑麦、中间偃麦草和野生二粒小麦为抗源,采用单交、复合杂交、回交、阶梯式杂交等多种组配方式,将基因逐步累加、聚合到一起。选育中以不丢失抗性基因为前提,以抗旱耐寒为适应性选择的基本标准。育成的小麦新品系远丰139半冬性,耐寒、抗旱,株型结构好,产量高,品质好。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系鉴定对条锈病免疫,对白粉病和叶枯病高抗,中抗赤霉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检测中心分析,品质达到国标精制级面条用小麦粉标准。2005年陕西省区试较对照小偃22增产5.6%。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陕麦159适宜的播期和种植密度。[方法]采用2个重复5×5播期播量设计,研究播种期和种植密度对陕麦159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在10月上旬播种,播种量115.5 kg/hm2时,陕麦159产量可以达到7 500 kg/hm2。播期播量对陕麦159成穗数的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最小。[结论]合理的播种期和种植密度有助于挖掘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该研究可为实现该品种在生产上高产稳产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  相似文献   
4.
SSR标记在小麦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标记是建立在PCR基础上的一种新型DNA分子标记。由于SSR在普通小麦中多态性丰富,随机分布于小麦的整个基因组中,多数表现为共显性,所以它是进行小麦遗传研究的理想工具。本文就SSR标记在构建小麦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和定位目的基因、鉴定和标记染色体片段、鉴定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和标记辅助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小麦生产占我国粮食安全的半壁江山,作为小麦生产倍增器的小麦育种工作,长期以来因国内没有单粒播种机,只能采用人工播种方式而受到严重制约.由于人工播种质量差出苗参差不齐,导致小麦后期生长发育不能反映其真实的遗传性状水平,从而误导育种家不能准确的去劣选优,严重阻碍了小麦育种工作的发展.因此,研制单粒播种机迫在眉睫,河南力垦农业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学习国际先进技术,率先研制出2BZL-1250型自走式数控单粒播种机.  相似文献   
6.
我国小麦生产"一喷三防"长期使用人工喷雾器,导致工作效率低防治效果差,严重影响小麦生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场站管理中心,率先使用国内最新型大疆T 20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三防"工作,并收到良好效果,为在生产上大规模使用作出了典范。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近十几年抗条锈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目前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资料及研究报告,重点介绍了抗性基因所在染色体,遗传方式,载体品种和现有分子标记,为利用抗条锈基因(Yr)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已找到分子标记的抗条锈基因有:Yr5、Yr7、Yr8、Yr10、Yr17、Yr26和Yr鄄moro,共获得标记14个,命名和新基因源的研究和利用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8.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近十几年抗条锈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和目前抗条锈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资料及研究报告,重点介绍了抗性基因所在染色体,遗传方式,载体品种和现有分子标记,为利用抗条锈基因(Yr)的利用和研究提供参考。目前已找到分子标记的抗条锈基因有:Yr5、Yr7、Yr8、Yr10、Yr17、Yr26和Yrmoro,共获得标记14个,命名和新基因源的研究和利用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日常饮食中平衡人体必需营养物质,以达到保健功能.[方法]采用观察、品尝及仪器测定等方法,研究了在小麦粉中添加猕猴桃粉剂及山药粉剂的最佳比例.[结果]试验表明,当猕猴桃粉剂、山药粉剂及小麦粉的比例为3:20∶77时所得产品营养和口感最佳.[结论]试验制得营养小麦粉产品易于产业化生产,市场前景广阔并可带动粉剂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玉米花粉诱导普通小麦产生单倍体技术中,2,4-D浓度是影响幼胚得胚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确定2,4-D的适宜浓度,利用9个玉米材料和16个小麦材料进行了研究.在小麦散粉前和散粉后,授玉米花粉后12h和36 h分别用150、200、250、300、350 mg/L的2,4-D蘸穗2次,调查数据显示,散粉前处理得胚率平均值分别为6.74%、7.19%、8.44%、7.53%和6.61%;散粉后分别为2.53%、3.11%、4.70%、2.81%和2.67%.结果表明,小麦散粉前授玉米花粉后用250 mg/L的2,4-D处理得胚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