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不同品质籼稻胚乳糊化前后微结构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品质差异较大的 4个籼稻品种稻米糊化前后的微结构 ,发现同等条件下不同部位的糊化明显不同。背部糊化最好 ,细胞完全崩解为絮状或小块状的蓬松物质 ;腹部糊化次之 ,呈较大块状或细胞结构刚被破坏 ,有的细胞轮廓仍可见 ;中部糊化最差 ,多为完整胚乳细胞。不同品种糊化后差异明显 ,米质好的品种其背、中、腹部的糊化比米质差的品种的相应部位好 ,米质较差品种的中部明显凹陷 ,而较优品种的断面较平 ,该现象同样表现在早、晚稻的对比上。品种间背部糊化的差异小于中、腹部 ,品种内米质较优的稻米背、腹、中部的差异比米质差的小。米质较好的品种的胚乳横断面可见较多断裂的细胞 ,而米质较差的品种几乎见不到断裂的细胞 ,其数目与米质优劣有一定的正相关。米质优劣与糊化时的吸水率和延长率正相关 ,吸水率和延长率高则糊化较好  相似文献   
2.
小麦颖果腹部维管束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与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技术,对小麦颖果发育过程中韧皮部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颖果发育的早期和中期,韧皮薄壁细胞与伴胞、中间细胞间,以及韧皮薄壁细胞之间都有丰富的胞间连丝。筛分子(SE)与伴胞(CC)间、SE/CC复合物之间、筛分子与韧皮薄壁细胞间缺少胞间连丝。但SE和CC与中间细胞间、以及中间细胞相  相似文献   
3.
马协不育花药药隔ATPase超微结构定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马协可育花药单核期和二核期药隔维管束薄壁细胞核、 筛分子质膜、 胞间连丝及其转运物、 药隔薄壁细胞液泡膜、 胞间隙及淀粉粒表面具有ATPase活性。 马协不育花药单核期维管束薄壁细胞核变形, 核内有弥散的异染色质, 随后异染色质团转移到核边缘, 并表现出减少的趋势; ATPase主要定位于核异染色质、 线粒体、 液泡、 质  相似文献   
4.
水稻胚乳细胞发育中的蛋白体的形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水稻胚乳细胞发育中蛋白体的形成. 花后5天, 胚乳细胞粗面内质网(RER)数量迅速扩增, 蛋白体开始形成. 蛋白质在RER上合成后, 分别以不同的方式积累在RER和液泡中, 形成蛋白体Ⅰ和蛋白体Ⅱ. RER槽库膨大积累蛋白质和形成环状RER积累蛋白质是形成蛋白体Ⅰ的主要方式; 在内表面积累有蛋白质的大液泡出芽和  相似文献   
5.
以大穗型杂交稻培矮64s/E32及其亲本以及对照组合汕优63为供试材料,对产量构成因素和穗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组合二次枝梗数多是形成大穗的基础,其二次枝梗数和每穗总粒数的杂种优势分别为62.74%和48.16%,超亲优势分别为30.06%和32.18%。千粒重、结实率等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不突出,单株穗数等性状的杂种优势则为负值,用着粒密度指数对稻穗及其枝梗的着粒密度进行了分析,培矮64s/E32的穗着粒密度指数为7.40,枝梗着粒密度指数为1.20-1.52,其稻穗基部二次枝梗的着粒密度偏高。对产量构成因素及穗部性状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单穗谷重、穗长、穗着粒密度指数、每穗总粒数、一次枝梗谷粒数和二次枝梗谷粒数这6个性状相互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r值为0.651785-0.994344,而结实率与上述性状的相关性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