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4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养烟叶种植田无机氮淋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烤烟种植下土壤氮淋溶与大田作物差异,评价烟田常规养分管理,探寻烟田无机氮淋溶的阻控策略。以贵州龙岗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5—2017年开展常规管理下烟田氮素淋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厩肥(NPK+M)、化肥+连作(NPK+L)、化肥+生物有机肥(NPK+BM)。结果表明,烟田全年无机氮淋溶量为3.62~6.08 kg/hm^2,氮肥净淋溶率为0.09%~3.29%。无机氮的淋溶损失主要发生在烤烟生长季,尤其是5—6月,其占总淋溶量的40.33%~65.86%。烟田淋溶液中氮素形态主要是有机态,无机氮的比例平均仅为29.83%,缓苗期和旺长期(5—6月)淋溶液中无机氮比例高于烤烟成熟期(7—8月),前者无机氮比例平均33.00%,后者其平均为26.67%。降雨是影响烟田淋溶损失的主要因素,无机氮淋溶量与月降雨量呈非线性相关。施用化肥导致无机氮淋溶显著升高,有机肥配施化肥降低了土壤溶液淋溶,降低了氮肥淋溶损失。与烤烟玉米轮作处理相比,烤烟连作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水淋溶,使氮肥净淋溶率降低59.57%。综上,目前烤烟常规管理下,雨养农业区烟田无机氮淋溶强度不高,受降雨影响大,应注重有机无机配施降低无机氮淋溶,在养分管理中考虑如何降低有机氮淋溶,以提高氮素养分供应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水肥一体化技术对烤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规律,以期为黑龙江烟区烤烟生产中推广应用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大区对比法,设计对照(不施任何化肥,沟灌)、常规施肥(沟灌)和水肥一体化3个处理,研究了水肥一体化对烤烟不同时期干物质积累、氮磷钾吸收、水分利用和产值的影响。水肥一体化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有利于株高和叶宽增加,对叶片数影响不显著;在平顶期,烟叶干物质积累量提高13.91%,烤烟氮磷钾的肥料利用率分别增加41.49%、12.23%和12.74%;整个生育期内节约用水51.88%,水分利用率提高了2.22 kg·hm-2·mm-1,上等烟比例提高 14.49个百分点,产值增加8 684.6元·hm-2。\[结论\]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精准控肥,使烟株在最大需肥时期作用效果显著,提高了烟株干物质积累、养分吸收及肥水的利用效率,进而对烤烟产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地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秋翻结合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生长、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置空肥区(CK)、常规栽培(T1)、秋翻+秸秆还田(T2)3个处理.结果表明:在0~30 cm土层,随着深度增加以及生育期的推进,T2处理较T 1处理降低土壤容重和提高土壤含水量的效果更显著;T2处理的玉米茎粗较T 1处理显著提高了8.02%,对株高的影响差异不明显;收获期T2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T1提高了4586.77 kg/hm2,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较T1处理分别提高了21.12%、35.24%、27.96%;T2处理能够提高玉米对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以及对氮素、磷素的生产效率,但T 1、T2处理对钾素生产效率的影响处于同一水平;T2处理的玉米产量较T 1处理增加11.78%,差异达显著水平.综上所述,秋翻与秸秆还田结合可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养分积累量、养分利用效率、养分生产效率以及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稻草还田对烟田追肥气态氮损失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不同农业措施下N2O和NH3的排放,对减缓温室效应及雾霾治理有重要意义。针对烟田追肥浇施的特殊管理方式,以水稻烤烟轮作定位试验为平台,于2017年选择单施化肥(NPK)、化肥+稻草还田(NPKS)、化肥+稻草还田+饼肥(NPKSB)3个处理,研究稻草还田对追肥气态氮损失及其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显示,烤烟追肥后土壤NH3挥发和N2O排放速率开始上升,2~3d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NPK处理追肥氨挥发氮量为1.45±0.04 kg/hm2、N2O排放氮量为2.49±0.23 kg/hm2,气态氮损失中以N2O排放为主。与单施化肥相比,稻草还田配施化肥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改变了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和氨氧化细菌(AOB,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其根瘤菌目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红螺菌目相对丰度显著升高;同时N2O排放量增加了55.35%、氨挥发氮量显著降低了11.43%,气态氮损失显著增加。与单施化肥相比,化肥+稻草还田+饼肥处理提高了土壤含水量、改变了nosZ和AOB基因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其伯克尔霍尔德氏菌目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化肥+稻草还田+饼肥处理N2O排放量与单施化肥差异不显著,氨挥发氮量显著降低了8.91%,但两者气态氮损失差异不显著。化肥+稻草还田+饼肥处理N2O排放量较化肥+稻草还田处理降低27.82%,但两者氨挥发量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秸秆还田抑制了土壤氨挥发、激发了N2O排放,稻草还田配施饼肥能够降低土壤氨挥发、抑制稻草还田引起的N2O排放。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模式对黄壤烟田 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明烤烟-玉米轮作和烤烟连作在黄壤烟田N_2O排放变化特征,并探明不同环境因子对其排放通量的影响。2016年于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龙岗长期养分定位试验站,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N_2O含量,试验共设3个处理,不施任何肥料+轮作(CK);常规施肥+轮作(CR);常规施肥+连作(CC)。试验结果表明,烤烟生长季,各施肥处理的黄壤烟田N_2O排放均有2次高峰,峰值主要出现在烤烟施基肥后3~5 d和追肥后1~7 d,其中施基肥后N_2O排放累积量占整个生长季N_2O排放累积量的比例较高,范围为16.26%~18.30%。各个处理N_2O平均排放通量的顺序是CCCRCK,其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0.044、0.022和0.013 mg·m~(-2)·h~(-1);相同施肥量条件下,烤烟连作较轮作N_2O排放总量提高了2倍,烤烟生物量降低了30.01%。相关分析表明,施肥+轮作的烟田N_2O排放通量与土壤硝态氮含量有关(P0.05)。黄壤烟田轮作后显著降低了土壤N_2O排放量,合理轮作是降低黄壤烟田温室气体N_2O排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增施有机物料对石灰性黑钙土上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规律,以期为腐殖化木耳菌渣在石灰性黑钙土改良中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设置不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对照、腐殖化木耳菌渣+常规施肥3个处理,小区试验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增施腐殖化木耳菌渣与常规施肥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氮和磷吸收量,但不会对玉米钾吸收产生显著影响;增施腐殖化木耳菌渣提高了玉米穗长、穗粒数和穗重,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了20.52%和4 747.5元·hm-2,同时提高了玉米氮、磷、钾肥利用效率。综合分析认为,在当地常规施肥基础上增施腐殖化木耳菌渣有利于促进玉米生长、提高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松嫩西部平原半干旱区绿豆栽培科学合理施用氮肥,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分析不同施氮水平的绿豆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状况对绿豆产量的影响,探究了植株磷钾积累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随施氮量增加,绿豆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植株氮磷钾总积累量均呈增长趋势;大田试验中,中氮的处理(N=38 k...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烟草专用生物有机肥对烤烟磷吸收及分配的影响,为黑龙江烟区生物有机肥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3年在黑龙江省牡丹江烟草科学研究所(宁安)进行,共设4个处理:T1无肥处理(CK),T2当地常规施肥(烤烟专用肥),T3有机肥,T4生物有机肥.[结果]T4处理总磷积累量分别高于其他3个处理74.43%、31.43%、35.83%;T4处理的茎、下部叶、中部叶、上部叶分别比T3处理提高9.48%、29.05%、56.04%、84.81%,高于对照.[结论]T4处理对提高烤烟磷吸收与积累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试验研究了经过6年秸秆还田下连续实施大豆-玉米轮作培肥土壤后氮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为九三分公司区域玉米生产氮肥用量决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21年在大西江、尖山和七星泡3个农场开展了田间试验,试验以当地推荐施用量为基础,设计了减氮和增氮处理,研究了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养分吸收和利用变化。结果表明:3个农场减氮20%左右与当地推荐施肥量相比在生长季节并未对玉米株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指标产生显著影响;减氮降低了成熟期玉米茎叶干物质积累量,但尖山农场籽粒干物质积累量提高了4.29%;大西江和尖山农场减氮处理产量分别提高了2.48%和4.29%,经济效益提高了802和1031元/hm2;减氮显著降低了玉米茎叶氮吸收量,提高了大西江和尖山农场籽粒氮吸收量;减氮显著提高了大西江和尖山农场氮肥农学效率和偏生产力。综合分析认为,秸秆还田条件下实施大豆-玉米轮作措施6年后,玉米茬口氮肥施用量可以降低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作物冠层温度测定及其与水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冠层温度与水分的关系研究是目前作物生理学的一个研究热点,其研究成果对指导作物栽培中灌水实践具有广阔的前景。本文总结了目前部分国内外研究者测定冠层温度的主要方式,测定时间、测定仪器,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利用作物冠层温度判断水分状况的主要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根据前人的研究结果,以水稻、棉花、玉米为例分析了作物冠层温度和土壤水分供应的关系,明确了作物冠层温度与水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了CWSI在指导作物灌水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提出了未来需要重点科研攻关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