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1篇
综合类   4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江西近20年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分布分维值的测算,得出江西处于城市体系的低端均衡阶段,尚未形成自身强有力的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结论。通过构建昌九双核结构模式,提高江西城市体系的首位度并促进城市体系转型,最终实现江西城市体系高端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2.
生物资源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异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讨论了生物资源、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生物资源产业化与农业产业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相似性。生物资源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生物资源产业化经营基本包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同样具备农业产业化的5项基本要素。生物资源产业化经营应该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展与延伸。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开发经营对象、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商品率、附加值、技术含量和产业链长短、缘起时间以及产品消费品质与消费群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永修县吴城镇为例,通过实地访问调查、资料数据收集并加以综合分析,在总结归纳退田还湖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及其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针对鄱阳湖退田还湖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就业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该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旨在促进鄱阳湖退田还湖区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解决及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150年来长江入海流量变化的趋势、阶段与多尺度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近150a来长江入海流量变化的长期趋势、阶段性、突变性以及多尺度周期变化过程,为揭示长江入海流量的长期变化特征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基于长江汉口站长时间实测水文数据,利用现代汉口站和大通站流量一元回归模型,恢复以长江大通站为代表的1865—2014年长江入海流量序列。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开展多尺度分析。[结果]长江近150a入海流量序列表明,平均值为29 432m~3/s,变异系数为14.72%。趋势分析表明,近150a来长江入海流量呈现下降趋势,变化速率为-23.7m~3/(s·a)(p0.01)。阶段性分析表明,长江入海流量变化具有一定的波动性特征,大体上以1955年为分界点,在1865—1955年为流量上升阶段,1955—2014年为流量下降阶段。突变性分析表明,长江入海流量在1940s发生了突变,由丰水期转变为枯水期。多尺度周期性分析表明,长江入海流量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和非平稳性,具有150和60a的长期趋势,以及34,22,3~7a的中高频振荡周期,其中22a周期最为明显,可以通过99%置信度检验。[结论]近150a来长江入海流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自1955年以来长江入海流量处于一个显著的下降期;长江流域降水量变化是影响长江入海径流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科技史上著名的"李约瑟难题"为切入点,综合地理学观点对其进行解释,以此来说明地理环境是如何影响东西方文明的发展速度。通过文明发展速度模式来对其进行解释,探讨某地区的动植物资源禀赋、某文明的人口数量、文明传播与交流学习的可能性等三个因素对文明发展速度的影响,以此来说明中国之所以在文明起源初期落后、中期的辉煌领先、以及近代落后这背后的地理环境原因。  相似文献   
6.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