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2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论早稻稀少平高产栽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稻稀少平栽培法是在总结全省早稻高产栽培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试验结果和水稻的生育规律提出来的;系采用稀播、少本插和平稳促进的肥水管理技术,以攻大穗作为突破口的一种新的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它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在整个生育过程中,使群体到到平稳的发展,个体能够良好的生育。5年的试验和试种证明,运用这种栽培法在高产栽培条件下,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常年亩产1100斤左右,灾年也可超千斤,比一般栽培法增产7.9~16.5%;在普通栽培条件下,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可增产8.8~13.7%。本文论证了这种栽培法的增产原因,并对其几个技术环节作了简明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水稻三高一稳栽培法是水稻在高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栽培新技术。自1990年问世以来,推广面积迅速扩大;1992~1995年,在全国8省2市年应用面积皆在2000万亩以上,比当地原有技术增产9%~13%,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相似文献   
4.
粮食问题与稻米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彭炎 《中国稻米》1994,1(1):41-43
粮食问题仍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几十年来,我国在全球7%的耕地上养活了占世界22.4%的人口,我国的粮食播种面积只有美国的70%,却供养着比美国多三,四倍的人口,这一伟大业绩,举世瞩目。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把农产品全面推向市场,这就更为发展粮食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蒋彭炎 《中国稻米》1995,1(1):32-35
众所周知,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实粒数和实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其中前一个因素最为活跃。因此生产上常把穗数作为高产的主要目标来抓;而分蘖成穗的多少与穗数多少的关系又十分密切。所以了解水稻的分蘖芽分化发育状况和分蘖的发生与控制时机,就显得相当必要了。  相似文献   
6.
从水稻稀少平栽培法的高产效应看栽培技术与株型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文整理了我们在开展“稀少平”栽培法的研究中有关株型方面的部分资料,阐明了优良的栽培技术对于水稻“理想株型”的建成有重要作用。指出水稻“稀少平”栽培法由于在育秧、密植、施肥和灌水四个主要栽培环节上对原来的技术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因此有效地改善了与水稻群体的光合效率有密切关系的几个形态特性——株型。本文从分析稀少平栽培法与株型的关系入手,论证了下列几方面的株型内容是可以通过改进栽培技术予以改善的:水稻的植株高度及其在各节间的分配,茎蘖间的角度及叶片与茎秆的夹角,产量形成期的绿叶厚度与寿命,消光系数——群体茎叶的立体分布。最后,分析了“株型栽培”的概念,认为随着高产稻作的发展,“株型栽培”必将与“株型育种”相结合,以进一步提高水稻的产量能力。  相似文献   
7.
水稻移栽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用20个早籼品种观察了移栽对生育的影响,并用其中4个品种通过多种移栽方式、不同播量不同叶龄期移栽、剪根移栽和去叶移栽等处理,研究了水稻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换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移栽能加速出叶进程,延缓生育转换时间,每移栽一次,幼穗分化大致延迟一个叶龄期,总叶数多一张左右,而抽穗时间略有提前。并且发现产量—移栽期曲线为一单峰曲线,其高峰因播量不同有很大差异。本文提出了移栽效应的概念,证明了移栽效应在水稻中的普遍性和品种间的特异性。文中对移栽效应的原理作了分析和讨论,并联系生产上经常出现的早穗、小穗和迟抽头、翘稻头等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水稻中期群体成穗率与后期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以早籼浙852、晚粳浙湖3号、杂交籼稻汕优10号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相同密度、不同丛插本数与人工去(拔)蘖、超前搁田和自由生长相结合的办法形成成穗率不同的群体。在齐穗期用#+14CO#-2光合同化标记,通过测定群体同化#+14CO#-2量,研究了水稻中期群体成穗率与后期群体光合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中期成穗率越是高的群体,抽穗后叶片的光合强度也越高,从而使灌浆期间的群体干物质生产力增加;单位面积茎蘖数较少的高成穗率群体,其呼吸消耗量比单位面积茎蘖数较多的低成穗率群体少,这就更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另外,由于高成穗率群体后期光合产物向穗部的分配率增加,因此经济系数也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稻作栽培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经过去的50年 ,中国稻作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令人振奋 ;展望新世纪 ,我国的水稻栽培工作者 ,将面对许多新的课题 ,任重道远。一、高产更高产栽培仍然是水稻生产发展的主体21世纪 ,人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据测算 ,2030年我国人口将进入峰值期 ,如果种植面积稳定 ,我国水稻平均单产要达到8~8.5t/hm2,即比目前的产量增加30%~40 % ,才能满足基本需求。因此 ,无论在技术推广上还是科学研究上 ,都应该把高产更高产放在水稻生产的主体位置上 ,不能动摇。在积极推广现有适用栽培技术的同时 ,要深入开展以下三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