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蝉花是一种名贵的传统中药,其分离物多样性丰富,不同菌株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差异明显,因此,分离物的确证是蝉花研究的关键环节.对江苏省句容市天王镇磨盘山采集的金蝉花标本分离物进行菌落形态、产孢结构观察,并依据ITS区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确定为蝉棒束孢菌的不同地理株.该研究对于扩大传统中药资源,进一步深入研究该菌株的药理作用及活性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灰霉病菌中BCRho3 基因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亚细胞定位、结构及功能等进行预测研究,同时构建BCRho3 同源基因的系统发育树,为下一步功能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BCRho3基因编码产物为亲水性蛋白,不具有信号肽和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以琢-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生物学作用。序列分析表明,BCRho3 基因编码产物可能作为生长因子来发挥作用,同时参与转录及转录调控过程,可能在产孢等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因此可能在灰霉病的致病性中起关键作用。Rho3 基因编码产物同源性及进化树表明,灰霉病菌BCRho3 基因编码产物与核盘菌、杨盘二孢菌等菌种的Rho3 基因编码产物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袁遗传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西南地区草莓灰霉病对嘧霉胺的抗药性及致病力状况,从贵阳、重庆、成都等14个地区的不同草莓品种上采集82株草莓灰霉病菌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其对嘧霉胺的敏感性,离体叶片接种法检测各菌株致病力。结果表明,高抗菌株36株(43.90%),中抗菌株26株(31.71%),低抗菌株4株(4.88%),敏感菌株16株(19.51%);强致病力菌株6株(7.32%),中等致病力菌株21株(25.61%),弱致病力菌株55株(67.07%)。西南各草莓种植区的灰霉病菌对嘧霉胺都有较高的抗药性,致病力以中等、弱为主。这表明,西南地区草莓灰霉病菌对嘧霉胺已产生抗药性,致病力分化明显。  相似文献   
4.
从淫羊藿根、茎、叶分离出23株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真菌利用琼脂块法进行初选与滤纸片法进行复选,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4种微生物为指示菌对分离到的内生真菌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发现,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中有10株菌株具较好的抑菌活性。对大肠埃希菌抑菌效果最好的为标号K7的菌株,抑菌圈直径为18.0 mm;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效果最好的均为标号B3的菌株,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8.0、15.0 mm;而对灰霉病菌抑菌效果最好的为标号K6的菌株,其抑菌圈直径达到12.0 m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