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研究选择2株水貂源乳酸杆菌,研究其对水貂的益生作用。挑选160只体重相近的健康冬毛期雄性水貂,随机分为4组,每组40只。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5×109CFU貂源植物乳杆菌MDL1118(LP)、屎肠球菌MDF1104(EF)和LP+EF(各2.5×109CFU)的试验饲粮。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Ⅲ组体重及平均日增重高于对照组和Ⅱ组,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干物质和蛋白质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粪氮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Ⅱ、Ⅲ和Ⅳ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Ⅲ组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和Ⅳ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饲粮中添加貂源乳酸杆菌添加剂能够提高营养物质消化率,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这2株貂源乳酸杆菌可作为水貂饲料添加剂的备选菌株。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蛋白质水平和限饲对冬毛期水貂生产性能、消化代谢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150日龄健康美国短毛黑公貂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Ⅰ、Ⅱ、Ⅲ组水貂分别饲喂蛋白质水平为22%、32%、42%的试验饲粮,Ⅳ组为限饲组,饲喂蛋白质水平为32%的试验饲粮,饲喂量为Ⅱ组的50%。预试期7 d,正试期53 d。结果表明: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水貂的165日龄体重、体长、鲜皮长、鲜皮重、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均以Ⅱ组的值最高。Ⅱ组的180和195日龄体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针毛细度和绒毛细度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饲粮蛋白质水平对水貂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Ⅱ组的干物质排出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干物质、粗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消化率则极显著高于Ⅰ组(P<0.01),与Ⅲ组无显著差异(P>0.05)。Ⅱ组的沉积氮、净蛋白质利用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显著或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5或P<0.01)。Ⅰ、Ⅱ和Ⅲ组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的血清总蛋白含量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高于Ⅰ、Ⅲ组(P<0.01),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则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相比,Ⅳ组的针毛细度、绒毛细度、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干物质消化率、粗蛋白质消化率、粗脂肪消化率、碳水化合物消化率、食入氮、沉积氮、净蛋白质利用率、蛋白质生物学价值以及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由此得出,冬毛期水貂饲粮适宜的蛋白质水平为32%。50%限饲对冬毛期水貂的体长、鲜皮长、鲜皮重、针毛长度和绒毛长度无显著影响,但是对针毛细度、绒毛细度以及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率有显著影响。因此,在不影响水貂营养物质消化代谢和生产性能的基础上,适宜的限饲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对以柞树叶为主要粗饲料来源的梅花鹿瘤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分析。提取瘤胃微生物基因组DNA,扩增细菌16S rRNA基因,构建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分析梅花鹿瘤胃细菌区系组成。结果表明:1)试验共得到107个非嵌合体16S rRNA基因序列。按照97%序列相似性,划分为22个分类操作单元(OTUs)。其中91个序列(10个OTUs,85%总克隆序列)与已培养菌序列相似性≥97%,13个序列(10个OTUs,12.2%总克隆序列)与已培养菌序列相似性为90%~97%,其余序列相似性<90%。87.9%序列与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 spp.)相似。2)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梅花鹿瘤胃细菌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组成。由结果可知,以富含单宁的柞树叶为主要粗饲料来源的梅花鹿的瘤胃中,普雷沃氏菌属是优势细菌,而牛、羊瘤胃中常见的纤维素降解菌未检测到,这可能与饲料中单宁含量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基于DGGE和T-RFLP分析采食不同粗饲料梅花鹿瘤胃细菌区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细菌区系在梅花鹿(Cervus nippon)瘤胃发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关梅花鹿瘤胃细菌区系的研究鲜有报道。研究梅花鹿瘤胃细菌区系,为梅花鹿瘤胃发酵调控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选取4头2岁龄的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梅花鹿为研究对象,分别饲喂以柞树叶(OL组,梅花鹿A和B)和玉米秸秆(CS组,梅花鹿C和D)为主要粗饲料的日粮,持续饲喂30 d。通过瘤胃瘘管取瘤胃内固液混合物,提取瘤胃微生物基因组DNA。扩增瘤胃细菌16S rRNA基因V3区以及16S rRNA基因,分别用于DGGE和T-RFLP分析。DG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并切取优势条带进行克隆测序,鉴定瘤胃内细菌组成。根据T-RFLP图谱结果计算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和丰富度,通过M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Ⅲ(MiCAⅢ)数据库推测T-RFs可能代表的微生物种类,并进行T-RFLP图谱的聚类分析。【结果】DGGE图谱聚类表明,CS组和OL组瘤胃细菌区系相似性低于65%,表明粗饲料种类影响梅花鹿瘤胃细菌区系。OL组梅花鹿A和B的DGGE图谱相似度大于70%,CS组梅花鹿C和D的DGGE图谱相似性大于75%,而且同组不同个体之间瘤胃细菌区系存在差异。OL组和CS组分别获得20和24个DGGE特异性条带。序列分析表明,CS组条带可归类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而OL组条带可归类为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互养菌门。OL组与CS组中存在大量Prevotella spp.,但不同组中Prevotella spp.在种水平组成不同,主要纤维降解菌为Clostridium spp.与Eubacterium spp.。T-RFLP结果显示,梅花鹿D(CS组)具有最高的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和最低的优势度,梅花鹿A和B的各项指数相近但低于梅花鹿D,说明OL组中的粗饲料(柞树叶)影响瘤胃中微生物的相对生物量。梅花鹿C和D的各项指数相差较大而且梅花鹿C的指数低于梅花鹿A和B,表明同组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81、214、272和308 bp的T-RFs为OL组优势条带,90、95、175、273和274 bp的T-RFs为CS组优势条带,161、259、264、266和284 bp的T-RFs为共同条带。根据MiCAⅢ结果,这些T-RFs代表细菌归类于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T-RFs图谱聚类表明,4头梅花鹿T-RFs聚为两类,粗饲料来源影响梅花鹿瘤胃细菌T-RFs图谱特征,其中梅花鹿A、B和C的T-RFs特征条带图谱相似。【结论】Prevotella spp.是梅花鹿瘤胃优势细菌,但不同粗饲料影响梅花鹿瘤胃细菌区系组成。  相似文献   
5.
水貂胚胎滞育是影响水貂养殖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作者对水貂胚胎着床的影响因素、调控机制及克服胚胎滞育、缩短妊娠期的方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水貂胚胎滞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研究方向,为今后研究水貂胚胎着床机理及克服胚胎滞育方法提供科研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