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浙江天目山熊蜂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2001年在浙江省天目山进行了熊蜂的种类和生态习性调查,发现天目山熊蜂种类10种。文中列出了熊蜂的种类、分布及访花植物。  相似文献   
2.
马尾松毛虫系统测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准确、及时、连续、系统地进行马尾松毛虫系统测报,科学地分析未来种群的消长趋势及其演变规律,我们从1983年至1987年,在江苏溧水县林场、河南桐柏县毛集林场与安徽和县鸡笼山林场,进行了马尾松毛虫系统测报的研究。开展以生命表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已开展电脑、遥感技术、雷达、软 X 光造影、示踪元素等先进技术在森林害虫测报中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现摘要予以介绍.电脑电脑的应用研究是我国森林害虫测报中应用先进科学技术最早而且也是比较广泛和成功的领域之一.最初,应用电脑对森林害虫的数理统计测报进行计算与分析.薛贤清、魏小琴、刘洪生、郭树平等先后发表的研究论文“马尾松毛虫定量测报的判别分析模型”、“在马尾松毛  相似文献   
4.
马尾松毛虫性诱测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雌蛾具有较强释放性信息素的能力。为此,我们利用这一特性进行了马尾松毛虫发生期和发生量测报的研究。 分别应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雌蛾活体及粗提性信息素进行诱测试验,效果良好,能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一、人工合成性信息素的应用 马尾松毛虫人工合成信息素,系辽宁省营口市化工研究所提供,共有六种组合的诱芯,其成分分别如下: A种:2E—5.7—十二碳二稀—1—醇丙酸酯,剂量500微克/每诱芯。 B种:2E—5.7—十二碳二稀—1—醇,剂量500微克/每诱芯。 C种:醇:乙酸酯:丙酸酯的比例为4:3:3,剂量500微克/每诱芯。 D种:乙酸酯,剂量250微克/每诱芯。 E种:醇:乙酸酯:丙酸酯的比例为5:3:2,剂量500微克/每诱芯。 诱捕器采用江苏省海门三厂中学生产的三角形诱捕器,内涂上海警备区天山化工厂  相似文献   
5.
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蛹血细胞具有很强的包囊异物的能力.Sephadex A-25珠被注入蛹内24h后的被包囊率高达89.4%.啮小蜂寄生早期(寄生0-2h后)不影响寄主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寄生后期(寄生24和48h后)玉米螟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受到一定影响,γ射线辐射处理的啮小蜂寄生蛹包囊能力的变化与正常啮小蜂寄生蛹相似,随着寄生后时间延长而下降.啮小蜂毒液对亚洲玉米螟蛹的血细胞免疫反应有抑制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