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春国  汪绍南 《养猪》1992,(2):26-28
选择湖北白猪Ⅳ系6世代性能测定公猪40头,分别对4月龄和6月龄各主选性状进行表型与遗传相关分析及遗传力估测,同时对综合选择指数排队进行秩相关分析。初步表明,两个阶段间各项性状均具有较高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且遗传力基本接近,选择指数的秩相关系数达0.98,证明对湖北白猪Ⅳ系公猪进行早期选择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猪的发情鉴别、适时配种与妊娠诊断,是猪繁殖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掌握上述技术,对于提高母猪的利用效率和养猪的经施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猪的发情鉴别、适时配种与妊娠诊断技术亦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产仔数选择方法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春国  古永辉 《养猪》1998,(1):33-35
通过对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Ⅳ系产仔数选择方法与效果进行分析,证明选择高产的家系和个体组建基础群后,各世代严格按复合育种值进行选种,实行家系与个体选择相结合,并采取扩大供选群,加大选择压,控制环境条件等综合措施,可使产仔数选择获得一定进展。DⅣ系G5头胎产仔数达11.11头,超过育种目标0.61头,每个世代进展0.1174头。通过贡献率分析,说明高产家系对品系群的影响较大,而高产母猪则是提高新品系产仔数的重要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4.
5.
6.
杂交效果的好坏,既取决于双亲的遗传纯度,又取决于双亲的遗传距离,还取决于性状的遗传方式。据外国学者报道,猪的繁殖力、生活力等遗传力低的性状,杂种优势明显,呈显性遗传,背膘厚与胴体性状属高遗传力的性状,杂种优势不明显,呈中间遗传。而国内学者报道,猪的某些胴体性状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呈显性或超显性遗传。为进一步探讨猪的若干数量性状的杂种优势与遗传方式,作者利用“以湖北白猪Ⅳ系为母本的杂交组合试验”材料,计算了不同杂交组合各类性状的杂种优势率,并对这些性状的遗传方式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确判断母猪发情,做到适时配种,是提高母猪受胎率的关键。我们分别在1982年春秋季、1983年春秋季和1984年春的五个配种季节,将培育中的湖北白猪Ⅳ系母猪,利用公猪气味和仿公猪叫声进行了母猪发情诊断与配种试验,旨在寻求母猪发情诊断的捷径和提高受胎率。试验方法一、准备器材:录音机一台,录音磁带两盘。录音:将发情母猪赶至一性欲旺盛的公猪栏边,打开收录机,录下公猪求偶时发出的叫声。  相似文献   
8.
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各组织的生长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利用猪的这一生长发育规律确定适宜的屠宰体重,以期既获得较快的增重速度,又获得较高的酮体瘦肉率,这是商品瘦肉猪生产配套技术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为此,我们利用1983年度“瘦肉型商品猪配套管理方法试验”26头长、湖杂种猪的测定资料,对瘦肉型商品猪的适宜屠宰体重进行了初步探讨。材料与方法将30头60日龄断奶的长白公猪与湖北  相似文献   
9.
湖北白猪是以地方良种一通城猪、长白猪、大白猪为亲本品种,进行三元育成杂交,多代闭锁选育成的瘦肉型母本品种。育种工作坚持以品系入手,品系品种同时进行,始终以品系选育作为工作重点,品种育成同时,已育成五个品系。我校承担Ⅲ系和Ⅳ系选育,Ⅲ系已完成六个世代,Ⅳ系完成四个世代的选育。Ⅲ、Ⅳ系各项主选性状的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育种目标。湖北白猪体型外貌一致、遗传性已基本稳定,Ⅲ、Ⅳ系近交系数分别为11.23%和8.02%,各主选性状标准差、变异系数逐代缩小.且与国内外品种比较基本相近。杂交效果良好,杂种优势率高。湖北白猪已建立核心群、纯繁群、生产群三级繁育体系,母猪已达4000头以上,现在我省已推广到10个县市,具备了成为一个新品种的基本条件。本文对湖北白猪育种工作的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