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5 毫秒
1
1.
以干旱区绿洲土壤和油菜为供试对象,通过Cd-Zn和Cd-Pb-Zn胁迫下的盆栽试验研究了Cd-Zn污染绿洲土壤条件下Pb的介入对油菜生长及吸收和迁移Cd、Zn的影响。结果表明,Pb的介入促进了油菜茎叶的生长,在较低水平(Cd≤1.8mg·kg-1、Zn≤300mg·kg-1)时促进了根系的生长,而在较高水平(Cd>1.98mg·kg-1、Zn>300mg·kg-1)时则抑制了根系的生长;Pb的介入促进了油菜对Cd、Zn的吸收,但并未影响油菜对Cd、Zn吸收的变化趋势;Pb的介入促进了油菜对Cd、Zn的富集,却抑制了对Cd、Zn的迁移。  相似文献   
2.
通过盆栽试验,分析Zn-Ni复合污染对胡萝卜生长及其Zn、Ni吸收累积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Zn-Ni复合污染下,低于TS5(Zn 450 mg/kg、Ni 350 mg/kg)处理水平促进胡萝卜生长,超过这个处理水平,胡萝卜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其生物量在TS8(Zn 1 000 mg/kg、Ni 1 100 mg/kg)处理水平显著下降(P<0.05)。胡萝卜块茎、茎叶对Zn、Ni的富集能力为Zn>Ni,即Zn更容易由土壤进入胡萝卜体内。Zn、Ni在胡萝卜体内由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的迁移能力为Zn>Ni,表明Zn更容易由胡萝卜地下部分向地上部分迁移。由Zn、Ni的转移系数可知,Zn主要累积在胡萝卜的茎叶中,而Ni主要累积于胡萝卜的块茎中,所以Ni可能更容易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3.
以干旱区绿洲的典型区域-张掖市高台县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结构中的景观干扰度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构建区域生态风险指数,并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通过对生态风险指数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绘制了研究区域2000和2010年生态风险分布图,并对区域生态风险结构分布变化和空间分布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风险强度为0.1-0.3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水域、建设用地与耕地集中的人工绿洲区;生态风险强度为0.3-0.4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人工绿洲外围的过渡带;以盐碱地、戈壁及沙地景观为主的各种荒漠景观类型所在区域的生态风险强度在0.4-0.65之间。  相似文献   
4.
黑河中游绿洲农田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对黑河中游绿洲农田土壤中Cu、Zn、Ni、Fe、Mn和Co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Zn、Fe、Mn的含量平均值低于全国平均值,而Cu、Ni、Co的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6种微量元素均具有中等程度变异,且各微量元素样本均符合正态分布;土壤Cu、Ni含量的最佳半方差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Zn、Fe和Mn为球状模型,Co为指数模型;土壤Cu、Zn、Ni、Fe、Co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土壤Mn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6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变程大小顺序为Cu、Zn、Mn>Fe>Co>Ni;土壤Cu、Zn、Fe、M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即总体上为由东南向西北降低,Ni、Co含量呈现斑块状分布。研究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除Mn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外,其它各微量元素均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白银市城郊东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连续化学提取、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干旱区工矿型绿洲城郊土壤氟的形态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区域土壤全氟的含量为276.55~4 989.7 mg·kg-1,平均含量为1 689.0 mg·kg-1.在区域分布上,土壤全氟平均含量为苏家墩>郝家川>崖渠水>沙坡岗.土壤氟形态的分布规律为:残余态>>水溶态>有机态>铁锰氧化态>可交换态.土壤水溶态氟与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呈正相关关系;总氟含量对水溶态氟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土壤中的水溶态氟、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及有机态氟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土壤可交换态氟、铁锰氧化态氟与土壤pH显著正相关;有机态氟与土壤pH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EC呈负相关关系.土壤pH、EC值对氟的形态分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土壤pH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