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基础科学   2篇
  3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潼关金矿土壤退化、植被度降低,水土流失严重,采用土体物理重构和土体生物重构两种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对潼关金矿污染土体进行整治,探索出以耕作层、净土层与隔离层共同构成的剖面物理构型以及适宜不同污染区域的植被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新增耕地虽日趋增多,但质量不高,主要是因为覆土土源来自生土,土壤熟化过程时间久,见效慢。果渣发酵后产生的有机肥营养丰富,有利于加快土壤熟化进程,但施用果渣有机肥会导致土壤酸化,据此,可尝试将果渣有机肥用于盐碱地改良。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我国1985—2017年知网收录的砒砂岩研究文献进行归类分析,从文献数量、引用次数、文献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分布总结近33 a来我国砒砂岩研究发展规律。结果表明:近年来中文文献数量增加幅度较大,研究趋势呈现出波浪式增长;研究主题相对集中;研究团队在稳定中持续发展,具有影响力的作者、研究机构以及发文期刊主要位于北京、陕西等地,区域内研究机构合作交流较多,跨区域合作交流少。  相似文献   
4.
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对作物产量影响的RZWQM2模型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12—2013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小纪汗乡玉米大田试验结果,利用不同复配比例的砒砂岩改良风沙土(砒砂岩与风沙土按体积比1∶1(T1)、1∶2(T2)、1∶5(T3)混合)处理下土壤水分、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指数和产量数据对RZWQM2(Root zone water quality model 2)模型进行校正和验证,然后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不同复配比的土壤水分动态和玉米产量变化。模型校正和验证结果表明,土壤分层含水量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在0.011~0.042 cm~3/cm~3和0.008~0.029 cm~3/cm~3范围内变化;地上生物量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的RMSE分别在512~1 245 kg/hm~2和598~1 461 kg/hm~2之间变化;作物产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的RMSE变化范围分别为84~249 kg/hm~2和71~485 kg/hm~2。模型模拟结果表明,RZWQM2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对作物产量的影响,3种砒砂岩改良风沙土配比中,砒砂岩与风沙土的体积比为1∶2处理(T2)下玉米产量最高,1990—2013年的平均产量为3 527 kg/hm~2,变化范围为880~7 206 kg/hm~2。因此,砒砂岩与风沙土的体积比为1∶2复配模式下对玉米增产的效果较优,该复配模式可作为该地区砒砂岩改良风沙土复配比例的推荐选择。  相似文献   
5.
胡雅  程杰 《乡村科技》2019,(8):108-109
本文针对山地丘陵区空心村整治工程中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阐述人居环境需要改造的内容,提出村庄道路重建和维护技术、水系利用与保护技术、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技术四个方面的人居环境重建技术,为空心村整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土体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寄存量大,植物无法直接吸收利用。为了减少肥料施入,活化土壤中惰性态营养元素,研究新的元素活化方法十分必要。目前,光能、太阳能、超声波以及生物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化土壤元素,但对活化机理以及活化技术研究并不深入,因此提出从元素活化机理、能态对元素的活化影响以及元素活化的装备研发与技术集成这三方面探索土体元素活化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微生物菌剂的作用机理,总结了微生物菌剂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微生物菌剂在土地工程中盐碱土治理、荒沙土治理、矿区排土场治理及城市污染土地治理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结合土地工程实际探讨了未来微生物菌剂在土地工程研究中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胡雅 《河南农业》2019,(17):53-53,55
本文以土壤修复研究为例,采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方式,阐述如何应用Webof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排序、记录下载及引文报告等功能来定量化地揭示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发展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助力学科的科学研究,旨在帮助研究者快速得到研究领域内作者、机构、高被引文章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在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栽培群体中获得一个类病斑突变体wy3。该突变体类病斑出现于苗期,分蘖期扩散至整张叶片,属于扩散型类病斑突变体。相比野生型,突变体wy3的株高明显降低,有效分蘖数减少,穗长、每穗粒数、结实率均显著降低。遮光处理表明,突变体wy3类病斑的产生受自然光诱导。台盼蓝染色结果表明,类病斑部位有大量的死亡细胞。突变体wy3的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较野生型显著降低,SOD、POD、CAT活性和MDA含量均显著高于野生型。遗传分析表明突变体表型受单隐性核基因控制,采用BSA将该基因初步定位在第2染色体短臂端粒附近。采用F2群体中1099株类病斑单株将基因定位在标记W2-17和W2-18之间28kb的物理距离内。测序结果表明,突变体wy3中的LOC_Os02g02000编码区(CDS)第375位碱基C缺失,导致翻译提前终止,突变体中该候选基因为OsHPL3的一个新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0.
砒砂岩与沙复配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区试验,对砒砂岩与沙复配土(比例:1:1、1:2、1:5)物理、化学性状及作物产量进行分析,以期寻求适合作物生长的最优复配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砒砂岩含量的减少,质地由砂壤土变化为壤砂土,持水能力减弱,1:2复配土容重小,土壤疏松,水稳性团聚体中大粒级团聚体质量分数大,土层结构稳定性强。不同比例复配土p H平均值8.36,种植一年后复配土中有效磷含量高,全氮、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低;1:2复配土中养分含量高且均衡,1:5次之,1:1养分含量差。作物产量受作物种类影响明显,受复配土壤混合比例影响不明显。1:2适合种植玉米、小麦、大豆,1:5适宜种植马铃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